介入性治療 減緩癌患疼痛

419

麻醉科醫師莊淨為表示,及早輔以介入性治療疼痛控制,再加上傳統鴉片類藥物治療,即可讓癌症疼痛患者在初期免於很多的不舒服。(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64歲余媽媽1年前出現上腹部疼痛、拉肚子且體重逐漸減輕等症狀,台北慈濟醫院檢查得知罹患胰臟癌且病程已至末期,生理疼痛及服用止痛劑的副作用讓她痛苦不堪。經麻醉科醫師莊淨為與胃腸肝膽科合作,施以介入性治療後,不論止痛劑的副作用或是癌症造成的內臟疼痛,皆有大幅改善。
 莊淨為表示,並非所有癌症病患都會經歷疼痛,且疼痛原因也不盡相同。依照疼痛的生理機制,大致可分為傷害性疼痛和神經性疼痛兩種,傷害性疼痛是因軀體(如骨骼肌肉軟組織)或臟器周邊神經的痛覺接受器直接受到刺激,進而產生痛覺,像是女性的經痛、胃痛或肌肉痠痛等;而神經性疼痛則是因周邊或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混亂或病變,如:自發性的不正常感覺,像是燒熱痛、刺痛或割傷痛等。而癌症疼痛多混合這兩種機制。
 莊淨舉余媽媽為例,醫治其因胰臟癌引發的腹部內臟疼痛問題,除施以嗎啡治療外,也輔以介入性疼痛治療。原則上會先在內臟神經附近注射局部麻醉藥測試,若患者腹部疼痛能減緩五成以上,便可實行進階的內臟神經阻斷術;透過X光影像或電腦斷層導引,精準定位神經叢的位置、確定針尖位置無誤後,注射高濃度酒精,或是採高頻熱凝針注射療法,達到破壞內臟神經效果。當內臟神經遭致破壞,使感覺訊息難以藉由這個媒介傳到大腦時,病患上的疼痛感就能減輕許多。
 莊淨為表示,在末期疾病疼痛照護領域,有一句話是「寧可用一天生命,換取一天不痛。」介入性疼痛治療的持續時間雖因人而異,可能3個月至半年,也可能只有幾週,但及早輔以介入性治療疼痛控制,再加上傳統的鴉片類藥物治療,即可讓癌症疼痛患者在初期擁有較佳的生活品質外,也會更有勇氣面對下一階段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