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 憂鬱、想不開比例增加

480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國內武漢肺炎疫情趨緩,但疫情可能對民眾心理健康造成衝擊。專家指出,這波疫情自去年12月底爆發,據統計,今年1~4月在4000多名民眾「心理溫度計」自評中,有自殺想法者比率較去年十二月多5%;且疫情後所伴隨的經濟問題對自殺率影響可能更大。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15日召開「抗疫與關懷:挺過首波疫心理衝擊,邁向重建」會議,探討武漢疫情對民眾心理影響。
 自殺防治中心理事、台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所副教授吳佳儀表示,自殺防治中透過「心情溫度計」APP隨機抽樣4672人自評結果,發現新冠肺炎爆發流行前後3個月趨勢有明顯變化。
 其中,睡眠困難、緊張、易怒、憂鬱及自覺比不上他人總比例升5%,有「自殺想法」比例者也增加5%。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陽明大學教授陳映燁則指出,當年SASR疫情間自殺率也沒有明顯變化,但後續經濟衰退造成次發性自殺潮,提醒5月後經濟不景氣對心理威脅可能更大。
 吳佳儀說,自殺並非單一原因或偶然造成,而是多種因子加上沒有好的保護作用。這次肺炎疫情只是一個原因,呼籲政府應自5月之後應著手開始進行全民心理重建,也建議民眾可善用「心理溫度計」APP,隨時掌握心裡狀控,保持充分睡眠、均衡營養、安排休閒活動放鬆身心。
 陳映燁也指出,媒體在自殺防治中的角色顯得十分重要。在各家媒體搶攻讀者眼球的競爭下,台灣在自殺報導方面報導過多,高達10%,歐美約3%,澳洲僅有1%,顯示我國媒體在防治自殺的宣導上仍待加強。建議媒體應避免在報導中使用聳動化的標題、詳述自殺方式和地點及簡化自殺原因,做好把關與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