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黃斑部病變 運將視茫茫

547

罹患糖尿病有3成會引發黃斑部病變,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眼科教授楊長豪醫師示意講解眼內注射藥物機轉。(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51歲陳姓計程車司機2年前因視力模糊就醫,竟是罹患糖尿病併發黃斑部水腫,除加駛工作停擺,影響家庭經濟,視力惡化也導致不能自在閱讀、看電視,經醫師轉換兩種眼內注射藥物治療,才讓他重獲光明。
 據國健署統計,全國有高達200多萬名糖尿病病友,每年更新增2萬5000人。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眼科教授楊長豪醫師表示,糖尿病屬於全身性疾病。患者若未妥善控制血糖,容易引起大血管以及小血管的病變,其中又以視網膜病變最不易察覺。
 若是因視網膜病變引起黃斑部水腫,早期並無症狀,之後會惡化出現視線模糊、視野扭曲變形、眼前有黑影等,長期恐造成視力下降,甚至引起失明等無可挽救的傷害。
 中華民國黃斑部學會理事長暨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部長吳為吉醫師指出,過往黃斑部水腫會採取雷射治療或是侵入性較高的手術治療,雖能治好水腫,卻無法恢復受損的視力。
 目前則是使用「眼內注射藥物」治療黃斑部水腫的主要方式,包括: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Anti-VEGF),透過減少微血管滲漏而阻斷新生血管,每月施打1次;以及另一種是新型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除了能減少新生血管外,還能降低發炎因子使水腫消退,療效長達4-6個月以上。
 吳為吉強調,治療黃斑部水腫不但要減少新生血管,降低發炎反應也是治療必要的條件。臨床上約有3成患者施打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後,因為發炎反應依舊持續,導致治療效果不彰。所幸,自今年3月1日起,政府放寬兩種治療轉換的有條件給付,不僅減輕欲轉換治療方式者一眼約7萬的治療負擔,也可減少患者回診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