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治力干預經濟,真能達到政治目的?

637

蔡英文總統曾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糖衣毒藥」。(中央社)
 李登輝前總統過世之後,各界除追思悼念之外,他任內推動的政策也引起諸多探討,其中包括一九九六年九月拋出的「戒急用忍」政策。政治與經濟,一向難以完全切割,但諸多案例顯示,倘若基於政治目的,而以政治力橫加干預經濟,或許能收到短期的效果,但長期而言恐難敵市場經濟力量,而無法達到政治力所設定之目的,甚至反而傷害本身經濟,為政者應慎思之!
 李登輝前總統執政初期,正是台灣開放人員前往大陸、台商赴大陸投資、兩岸貿易的初始階段。據我方估算,一九九0年兩岸貿易金額僅為五十一點六億美元,一九九五年已大幅成長至二百二十五點二億美元;台商赴大陸投資方面,根據大陸商務部統計,一九九一年實際投資金額為十一點一億美元,一九九五年已累計至一百一十八點五億美元。當時,赴大陸投資、兩岸貿易幾乎成為台灣產業界的必修課。
 正當台商赴大陸投資、兩岸貿易增溫初成趨勢之際,一九九六年九月,李登輝在「全國經營者大會」中提出「戒急用忍」,其著眼點為降低台灣對大陸的經貿依賴;次年經濟部公布新版赴大陸投資審查辦法,對台商赴大陸投資訂定較先前嚴格的審查、核定標準。
 政策面「戒急用忍」,但台商赴大陸投資、兩岸貿易因此降溫了嗎?以兩岸貿易而言,據我方估算,一九九六年為兩百三十七點九億美元,較一九九五年小幅成長,但二000年已增至三百一十二點三億美元。再以台商赴大陸投資而言,據大陸商務部統計,一九九六至二000年,實際投資金額累計為一百四十五點七億美元,這五年間的累計實際投資金額,較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五年五年間的累計實際投資金額,還多出二十七點二億美元;至二000年為止,台灣前一百大廠商已有一半在大陸投資設廠。數據顯示,「戒急用忍」並沒有降低兩岸經貿熱度。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今的蔡英文總統曾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糖衣毒藥」;過去陳水扁執政期間,陸委會也曾對兩岸經貿採取「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民進黨及蔡總統對兩岸經貿的態度可見一斑。
 但是,據我方統計,二0一五年台灣對大陸(含香港)的出口金額占我總出口金額的比重為百分之三十九點五,去年仍達百分之四十點一,今年上半年甚至上升到百分之四十二點三。今年因受疫情影響,六月份台灣對外出口金額年減百分之三點八,對大陸(含香港)卻年增百分之十三點八。何以蔡政府視兩岸經貿為「糖衣毒藥」避之唯恐不及,台灣對大陸出口卻有增無減?原因固然很多,但因市場力量形成的兩岸供應鏈根深柢固,難以在短期內移轉,當為主因之一。
 政治力干預經濟難以達到政治目的的案例,並非僅見於兩岸經貿。以美國與大陸貿易戰而言,在美陸相互祭出制裁措施之下,美陸雙邊貿易金額占美國總體貿易金額的比重下滑,去年已降至百分之十三點五,大陸不但已非美國的最大貿易夥伴,而且已低於墨西哥與加拿大退居第三;但是,今年四月美陸雙邊貿易金額激增,大陸又重返美國最大貿易夥伴地位。美國總統川普高喊企業「回到國內」,但成效有限,《紐約時報》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分析,「美國較高的工資水平以及外國市場的吸引力,意味著大多數全球企業都選擇繼續保持全球化」。
 政治與經濟,是人類都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為政者更應從對國家、人民有利的角度思考孰重孰輕,甚至兼取魚與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