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在生活中閱讀>愛動物《所羅門王的指環》

683

 ■蘇惠昭
 為了暑假時千呼萬喚始開幕的熱帶雨林館,不久前我去了一趟動物園,在館裡停留三個多鐘頭,老實說,心情灰灰的,特別是看到金剛鸚鵡一直飛到圍籠的網上,巴在那裡時。
 即使聽不懂鳥語,我似乎也能理解金剛鸚鵡的對自由的呼喚。大嘴鳥也讓人極端不忍,牠們靜靜站在園方布置的枯木上,所有的遊客遊過去,「大嘴鳥耶!」、「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天啊好可愛」,大約就是這三種反應,沒有幾個人停下來好好認識牠們,完全沒有那種我在伊瓜蘇瀑布意外看見一隻大嘴鳥停棲時的時間停止轉動以暫時忘記呼吸。動物園本來就會遇見各種珍禽野獸不是嗎?
 幾次去動物園的經驗,我可以保證,它的休閒娛樂功能大大勝過教育,一片歡樂,但被囚禁的動物以及照養人員的辛苦呢?只能祈禱有一些孩子開始省思「為什麼要把這些動物關在這裡?」,而不是問爸爸「我可以用橡皮筋打牠們嗎?」。
 回家後我決定重讀勞倫茲的《所羅門王的指環--與蟲魚鳥獸的親密對話》,上一回讀是上世紀的事了,東方出版社的版本,當時我對動物毫無興趣,感情更不必說了,我出身於一個討厭飼養動物的家庭,與七隻貓同住是本世紀初的事,這樣的條件下還能讀完一本動物行為的書,全然歸功於勞倫茲寫得太生動有趣,描述細節的能力太神奇,背後是知識,文筆、長期的觀察,以及愛。
 「愛動物」是一件說比做容易的事,動物學家未必愛動物,也許更愛的是動物的研究,197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勞倫茲為我們示範了飼養動物與愛動物之道,這是我重讀時特別有感受的部分,這一家人有幸住在一塊奧地利南方的原始自然野地,動植物樂園一樣的所在。他飼養各種動物,專長是「把高等動物養在不受拘束的環境裡」,二、三十隻雁鵝闖進花園是為日常,偶爾也會登堂入室,為了孩子不被一些大而危險的動物譬如黃冠鸚鵡、戴帽猿傷害,這一家人在花園做了個籠子--把小孩關進去。對他來說,生而為人最難得的幸福,是和野生動物建立友誼,他也確實做到了,透過觀察,不必擁有所羅門王的魔戒,讀懂動物的語言,甚至做了一隻小雁鵝的爸爸。
 回到動物園,根據勞倫茲觀察,有些動物對自由並沒有太強烈的嚮往,如果我們同情一隻禿鷹,那就錯了,牠們對食物的抱怨可能比籠子還多,最值得同情的是比較聰明而有高靈性的動物,天鵝也很慘,他們是有遷徙慾望的候鳥,但翅膀上尖端的骨節被剪,季節一到,聽到牠們試飛之前嘹亮的呼喚,然後鼓動翅膀卻無法飛翔,「心腸再硬的人也會心酸」。
 我想到一進動物園就看到的那一群火鶴,下次再去,我也只能對牠們說,抱歉,都是人類的錯,人類是所有動物中最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