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民黨應以改革作為重新爭取民心的起點

616

除了有形的組織改造外,國民黨更須重振無形的士氣戰力。(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國民黨於六日召開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黨務改革提案及現階段兩岸政策報告,也為了因應組織改造而通過黨章及中央委員、中常委及主席選舉辦法等五項修正提案,讓未來的黨組織及黨決策單位能即時反應民意、更貼近社會大眾的心聲與需求。國民黨必須蛻變成全民能信賴且寄予厚望的政黨,才有重返執政的希望。
 接連兩次總統大選輸給民進黨,且好不容易拿回的高雄市長寶座也因韓國瑜遭罷免而歸零,使得國民黨籠罩一股低迷不振的氣氛。誠如黨主席江啟臣在開幕致詞提到,「國民黨正面臨近幾十年來的低谷」,但面對當前的國家危機,國民黨不能懷憂喪志,除了全力捍衛中華民國及其憲政制度外,更要拿出務實可行的政策,以「護台灣、保民主、拚未來」的決心撥亂反正,有效制衡監督民進黨,給下一代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
 這次除了眾所矚目的兩岸政策論述外,黨務改革也是各界關心的焦點,除了因應黨產凍結的組織瘦身,另外將強化青年參與,吸納更多年輕世代加入國民黨,厚實國民黨青年人才庫,並將黨部宣傳數位化,爭取網路族群認同支持,藉由相近語言拉近與網路世代的距離。
 此次黨務革新的重點,應該就是中央委員人數及中常委任期的變革。國民黨因黨產萎縮導致財務困窘,組織也勢必相應調整。現在縮減中央委員人數,並限制中常委至多只能連任兩屆共八年,就是希望能一舉掃除萬年中常委帶來的負面評價,並期許中常會能更發揮討論國家大政與黨的政策立場之功能。
 不可否認,因當年兩岸關係平穩發展、來往互動熱絡,國民黨中常委遂成了許多商人炙手可熱的「寶座」,被視為到大陸經商的捷徑,因此也逐漸形成「買辦文化」惡習,是國民黨飽受批評的原因之一。此次變動中常委任期的提案,確實遭遇很多阻力,不少中常委不滿自己成了改革箭靶,因此揚言在全代會翻案。所幸整個改革案順利獲得多數黨代表支持而通過,也正面回應了期待國民黨形象煥然一新的民意。
 除了有形的組織改造外,國民黨更須重振無形的士氣戰力。或許是接連挫敗讓整個黨陷入腳步紊亂的尷尬期;且別說執政,連扮演好在野黨監督角色的能力都屢遭外界質疑,更難有機會引領公共政策的理性討論空間。江啟臣看來是個弱勢黨主席,不過幾個月來的低調努力,終於在全代會開花結果,黨務改革獲得初步成果,接下來就應付諸行動,這也是印證他能否繼續承擔帶領國民黨重振旗鼓、爭取人民支持的關鍵時刻。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國民黨向來被認為是個「怯於外鬥」的政黨,更不是習於打群架的民進黨的對手,在無錢無權的窘境下,溫良恭儉讓的國民黨前途艱難。因此,除了嚴格監督蔡政府各項施政外,國民黨更應以理服人,提出有學理根據、且具體可行的政策論述供人民參考選擇,不讓台灣的民主政治繼續任由民進黨政府的蠻橫作風把持。
 綜觀古今中外,任何改革道路本就荊棘滿布,從來就不是輕鬆愜意的使命,許多政黨因無法適應時代快速變遷而消失在歷史灰燼。身為創建中華民國的百年大黨,國民黨應有浴火重生的覺悟,以自身改革做為爭取民心的起點,回歸國家人民的真正需要。
 江啟臣說得好,「國民黨已經走過最深的低谷,開始朝上坡路邁進」。國民黨應堅持核心價值,捍衛國家主權及憲政體制,帶領中華民國在混沌不明的國際環境裡,安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