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門書契展 見證府城發展史

710

文化局推出「清代府城馬兵營、小西門古文書契特展」及新書發表會,藉由古契書,了解府城核心區的發展歷史。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昔日的馬兵營、小西門區域,如今仍是府城的重要發展區,然它的前世今生,卻不太為人知曉。文化局八日起於愛國婦人館二樓推出「清代府城馬兵營、小西門古文書契特展」及新書發表會,文件見證府城西南一帶上百年的開發歷程和變遷故事;從文書也可一窺府城世家之前的恩怨情仇、衙門衙役間的俠義精神,還有數百年前,就有土地房舍「實價登錄」的見證。
 一九00年日治初期,日本人為興建台南監獄、台南神社、台南地方法院及相關宿舍等公共建築,強制收購台南府城西南一帶的土地,包含馬兵營、小西門、下太子廟、莊雅橋、保和宮等,留存三百多筆古文書契,史料一直放置於台南監獄,二0一一年移轉至國家檔案局,才被外界知曉。

〈台灣府八班皂快俠衙役互助安家契約〉中約定,若有人離職,後繼者應支付安家費或由其他同僚負擔,展現當時的俠義精神。(記者林雪娟攝)
 文化局委託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整理該批古文書契,集結出版《清代府城馬兵營、小西門古文書契集》,並從中挑選十三件具特殊的古文書契推出展覽,展期至十月四日。
 教授吳建昇表示,該批文件是目前府城單一地區發現最多的古書契,見證一百五十餘年府城發展史,也見證當地的地理、地貌變遷、商業發展,甚至是房價變化等,也出現許多以往不為人知的舊地名,例如「番仔墓」等,也希望日後能增加田調、口訪等,讓歷史資料更平易近人的貼近民眾生活。
 此次展出的十三幅古文書契,有找到最古老的典契(乾隆八年)、古代恩義下的「找洗契」、府衙門捕快互助安家立約、著名家族地契、教堂設置衝突(教案)、保和宮擴建、英商怡記洋行收購本區土地等。
 從古書契中,可以一窺彼此之間買賣的「白契」,必須繳交稅金的「紅契」,也因此,交易金額會比實價更低;契約中也可見同事之間相扶持的俠義精神〈台灣府八班皂快俠衙役互助安家契約〉,言明若有人辭職,頂替者必須給前任安家費或由衙役共同分擔;「找洗契」則是當年家族間土地買賣,或後因地價漲又添補情況,甚至出現第二次金額比第一次高的情況。
 當初日人要求當地居民強制遷離,世居馬兵營第七代的連橫在《台灣通史》寫下:「改隸後,余家被毀,乃居西城之外。」,可從這批古文書契中見證歷史;另外,台南地方法院欠席判決正本,赫見當地兩大家族名字,由連橫狀告磚子橋吳家世家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