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心匠自得為高

1915

 文/石紫 書法/張亮
 人入中老年,我欣賞藝術絕不止是它客觀的呈現。
 那陣子每天早上我到廣場運動,總看見一斷臂青年用大筆沾水在地上寫字……因為書與畫我們認識了。
 張亮是天津人,他到北京做客,斷臂人不懼他人目光,他用水筆在地上寫書法,為了練字,為了省錢,為了只剩獨臂的命運;年輕人的字筆直,剛強,果斷,書法抓我眼,看久心很靜,漸漸便識得他的書法。
 世界是喧鬧的,我們無法逃到山中去,但是可以鬧中取靜,看書法就是一法。難怪諸葛亮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喜歡嗎?」廣場有人問我。沒有斬釘截鐵回答「喜歡」的我,不是青年寫得不好,而是我年長甚多,偏愛書法的古拙之美。他的書法有體,猜想青年的筆墨審美能力有相當訓練。
 斷臂青年書法有力,力量就在線條上,一目了然,更有技巧上的天真,聯想風雨吹淋、波浪翻騰時,似乎沒有盼頭了,但他寫出的書法,傳遞了求生的力量。他的字雖稱不上神品,也算逸品,因為技巧讓人體會一種新精神,我更另眼相看他不幸變成斷臂人仍堅持書法,字裡行間讓人看到從沒放棄生命的追求與夢想。
 美是一種整體,源於自然,一種永恒不變的是內在的平衡,重心穩妥地居於筆勢之內,這道理,相信張亮比我更明白。在王季遷的「畫語錄」書裡看到他說書法美學的時代性,同一個「天」字或「地」字,比例卻不同;宋代寫得較方,明代寫得偏長,但不能因為發現了現代藝術之美,就說古代的美不是美;靜觀是充實的、是內省的、是自由的,張亮多年用心書法及筆觸,難怪現場總有老行家低語:「年輕人,好呀!人格涵養越高,作品越好。」
 斷臂人更讓我聯想米芾:「心匠自得為高」,這一語道破藝術創作的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