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型凝血因子納健保 B型血友病患少挨針

491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52歲男性,患有重度B型血友病,年輕時因反覆關節出血,僅35歲就置換人工關節。近年他使用短效型凝血因子,但原本應1週施打2次的治療在工作繁忙之下無法按時施打,以致仍有疼痛、小出血等問題。直到今年9月,長效型凝血因子納入健保,男子接受1週僅須施打1次的預防性治療後,疼痛狀況降低9成,出血情形獲得改善。
 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教授沈銘鏡表示,血友病是一種因遺傳性基因缺陷,造成血液中缺乏特定凝血因子,導致先天性血液凝固異常的出血疾病。其中較為常見的A型與B型血友病主要由X染色體隱性遺傳。 
 他指出,國內缺乏第九凝血因子的B型血友病病友,約占12%。據統計,B型血友病患若發生出血才接受治療的平均年出血率高達37.3次,其中又以關節部位出血最為常見,出血頻率高達近8成。若長期反覆的關節出血可能導致血友病關節病變,對患者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
 沈銘鏡說,相較於A型血友病,B型患者治療史上一直以來是相對弱勢的。早年B型患者只能使用冷凍血漿;後期B型患者也只能補充純度較低的凝血酶複合濃縮物第九因子濃縮劑。而上述血漿製劑可能含有病毒,存有感染風險。
 所幸,近年血友病治療已進入基因工程時代,隨著長效型第九凝血因子問世並納入健保給付,患者1週僅需注射1次,不僅帶來便利也獲得更長時間的完整保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友病中心主任張家堯說,目前預防性注射第九凝血因子為重度B型血友病之標準療法,透過定期注射固定劑量的凝血因子,以達到預防關節自發性出血、減緩血友病關節惡化、維護關節健康,並提高病人生活品質。
 由於長效型第九凝血因子由於注射次數減半,患者生活品質及治療順從性大幅提升,此外半衰期較短效型提升3-5倍,降低關節損傷風險,每年自發性出血也大幅減少。
 然而,張家堯也提醒,B型血友病預防性治療,還是應同時考量維持較高的最低凝血因子濃度、又具備有保護效應為宜,不建議以第九凝血因子的最低濃度作為單一指標。呼籲患者應與治療團隊共同討論多項治療目標,依其個人出血發生率與關節狀況,訂定個人化的預防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