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擔做復健 長輩重拾回憶

1645
一根扁擔變身成長輩們運動的好輔具。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關廟報導

關廟區新光社區有著美麗的彩繪聚落之名,社區發展協會推動尋回自然,著重環保生態工作,並以竹為文創主角,還利用刺竹公做扁擔和手杖,讓長輩們運動,並可做復健輔具。理事長吳宗寶表示,如此自然的運動復健器具很有溫度,還可讓長輩重拾風光年代。

創立「不倒翁學校」的醫生郭健中,用心於長輩運動、復健時利用的輔具,他發現市面上的輔具多數是量化的塑化五金材質,使用時無法具有親和感的溫度,損壞或不用時又形成環保回收問題,因此找上以竹為文創的新光社區理事長吳宗寶,期望利用天然的材質來製作長輩們運動和復健的輔具,剛好吳宗寶也正以竹子創意許多生活用品,經過交流後,初步決定讓長輩們重拾昔日擔扁擔時光。

吳宗寶指出,在越來越多新型搬運農機出現後,「扁擔」年代成為歷史,年輕人幾乎不曾聽過扁擔,更甭提看過,若以刺竹公重製扁擔,應可成為很有趣的負重運動器具,或者用竹子製作手杖,讓長輩們健走時使用,都是很有溫度的輔具。

一根扁擔變身成長輩們運動的好輔具。 (記者張淑娟攝)

吳宗寶表示,刺竹公是少數由地下莖竄出土面的竹子,形成很厚的竹肉,甚至形同木頭般完全沒中空孔洞,早期運用在竹建築立柱跟承載重量較重的農具中,一支較佳的刺竹公做出的扁擔,可承載上百公斤。

由於郭醫生有意推動天然又有溫度的輔具,新光社區也將嘗試用最在地和最環保的竹子來開發加工各類輔具,吳宗寶強調,社區一直推動竹產業鏈的發展,也嘗試將竹子運用在食衣住行育樂上,因此樂意以文創方式,運用在運動復健輔具上,讓竹子由農業用途變身為長輩生活上的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