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治骨鬆藥物 竟引起骨髓炎

1034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72歲女性,8年前確診骨質疏鬆症,開始遵醫囑服用福善美(Fosmax plus),3年後改用皮下注射單株抗體藥物寶骼麗(Prolia)。然而,半年前因右下犬齒斷裂拔除,之後傷口卻未見癒合,且在牙齦膿瘍及下顎骨拔牙處化膿。就醫後診斷為藥物引起骨髓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顧問醫師陳立愷表示,一般抗骨吸收藥物用於骨鬆及癌症患者分為骨結合之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及作用於血液之單株抗體(Denosumab)二大類,主要為防止癌細胞擴散,亦可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緩骨代謝保留骨質。

臨床發現服藥期間若接受牙科侵入性治療,未事先審慎評估易引起顎骨壞死,陳立愷說,常見症狀包括口內黏膜潰瘍,顎骨露出、化膿,疼痛等。

在治療上,目前治療依患者情形多採傷口清創、局部顎骨切除、抗生素、止痛藥、抗微生物製劑漱口水等,需遵循戒急用忍原則,待腐骨形成再予手術,避免再次傷害。

陳立愷也提到,目前依衛福部核准該類藥物仿單警語及注意事項記載,已知發生顎骨壞死危險因子包括侵入性牙科處置(拔牙、植牙、口腔手術等),癌症、不良口腔習慣等,且顎骨壞死風險會隨用藥時間增加而提高。

因此,為減少該藥物引起顎骨壞死發生,衛福部正式公告,病人使用該類藥物期間,如需進行口腔侵入性治療前,應先評估效益及風險,及監控不良反應發生。

他提醒,「預防勝於治療」,服用該類藥物患者時間愈久,相關風險愈高。建議應定期做好口腔檢查,保持口腔清潔,接受牙科治療前務必告知牙科醫師服用藥物種類、時間等,必要時可與會診原處方醫師共同討論謹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