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祭農林22條惠台 政院:藏風險

672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針對中國大陸宣布「農林二十二條措施」,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十七日表示,中國大陸所稱措施,企圖矮化台灣,相關補助也有隱藏風險,陸委會說,這項政策目的是磁吸台灣農業人才、資本及技術,協助其振興鄉村,並作為對台統戰手段,「名為惠台、實則利中」。

中國大陸國台辦提出簡稱「農林二十二條措施」的「關於支持台灣同胞台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聲稱將支持台人與台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適用範圍還包含近期頗受關注的鳳梨等水果。

羅秉成表示,這是中國大陸單方面刻意操作,中國農產品出口因為秋行軍蟲、非洲豬瘟和美中貿易戰等因素受到衝擊;他進一步表示,中國所稱的措施更是企圖矮化台灣,相關補助、補貼措施也鎮隱藏諸多風險。

羅秉成表示,台灣鳳梨日前才因中國片面通知有病蟲害,而無法銷往中國,政府除要表達遺憾,更認為雞蛋更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目前政府積極拓展世界通路,像是蜜棗銷韓國、芭樂銷美國,現在連鳳梨也要進軍東京奧運;在在顯示台灣的農產品品質良好,不僅受到國人喜愛,全世界也誇讚。

大陸委員會以書面形式應詢指出,從現實面來看,中國大陸過去推動的台灣農民創業園等措施,大多數台商及台灣農民的感受是「口惠而實不至」、「雷聲大、雨點小」,只對少數台灣人有利,卻對大多數農業及農民造成傷害,只會使台灣人民產生反感,且不利兩岸關係長遠發展。

陸委會認為,即使陸方推出再多的「惠台」措施,也難有實質成效。因此呼籲陸方揚棄過去的單邊思維,兩岸農業合作交流、涉及公權力事項,須透過雙方相關主管機關協商溝通,務實解決問題,才有助於兩岸農業經貿健康有序發展。

陸委會也提到,政府對於陸方片面所提對台措施將持續關注,並審慎研議應對方法。針對農產品品種及技術流失,將加強赴陸農業投資、種苗輸出、涉敏感技術人員赴陸、兩岸農業合作的審查及管理,以維護台灣農業及農民的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