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效治療腹瀉

623

■陳俊銘

腹瀉是夏天常發生的疾病,不論是下雨後環境衛生不好,或天氣熱食物變壞了,飲食衛生出問題,都容易引起拉肚子。大便硬度減少,含水量增加,大便次數增加且總排便量超過正常平均量,便可稱為腹瀉,一般伴有肚子咕嚕嚕痛,脫水、口渴、疲倦全身無力等症狀。

腹瀉屬傳統醫學「泄瀉」範疇,泄者,漏泄之意,大便稀薄,時作時止,病勢較緩;瀉者,傾瀉之意,大便直下,如水頃注,病勢較急。《醫旬緒餘,泄瀉辨》說:「糞出少而勢緩者,為泄,若漏泄之謂也。糞大出而直下不阻者,為瀉,傾瀉之謂也。」

《內經素問》指出,「因於露風,乃生寒熱。是以春傷於風,邪氣流連,乃為洞泄。」說明感受風邪,逗留不解即可成為致泄之田。又曰:「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洩腹痛。」說明了寒邪入侵,使小腸分清泌獨之功能失調,以致泄瀉並伴有腹痛的病理變化。

腹瀉的臨床治療如下:

一、寒濕證: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樣,脘悶食少,腹痛腸鳴,苔白膩脈濡緩,惡寒發熱,肢體酸痛,治以表散寒,芳香化濁,方以藿香正氣散加減砂仁炮薑。

二、濕熱症:瀉下急迫,劫如水注,便色黃褐而臭,肛門灼熱,苔黃脈濡數,腹痛即瀉,煩熱口渴,小便短黃,治以清熱利濕,方以葛根芩連湯加減木香、茯苓、神曲等。

三、傷食證:腹痛腸鳴,脘腹痞滿,瀉下痛減,糞便臭如敗卵,苔垢濁或厚膩,脈滑,噯腐吞酸,治以消食導滯,方以保和丸加減茯苓,車前子。

四、脾虛證:大便時溏時稀,完穀不化,脘腹脹悶不舒,飲食減少,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治以補脾運中,方以參芩白朮散加減山楂、神曲、麥芽以助消化水穀。

五、腎虛證:黎明腹痛,腸鳴即泄,瀉後痛減,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脈枕細,治以溫腎運脾,澀腸止瀉,方以四神丸加減黃耆,黨參、白朮。

六、肝鬱症:胸脹悶,噯氣少食,壓力大或緊張時即腹瀉,腹鳴攻痛,矢氣頻作,舌淡紅,脈弦,治以抑肝扶脾,方以痛瀉要方加減烏梅、石榴皮、訶子肉等。最後,急性腹瀉以寒濕、濕熱、傷食證為常見,慢性腹瀉則以脾虛、肝鬱、腎虛證為常見。

預防腹瀉應注重個人衛生,勤洗手,注意飲食衛生,腹瀉患者初期暫時禁食,讓腸胃休息,注意大便顏色、性質及量的多少,依醫師指示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腹瀉減輕時,逐漸給予溫和飲食、稀飯、燙青菜,多臥床休息。嚴重腹瀉,如小而出現唇乾、眼眶下陷,皮膚乾燥等脫水之不正常現象應立即送醫治療。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