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廈門文博會>秀閩南特色 金門壓箱寶 10家文創底蘊深

778

來自金門業者將風獅爺文化意象融入創意設計成多彩襪品。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金門不大,但文化底蘊深,當地可見許多閩南特色與至今仍保留下來的文化風貌。而金門向來是廈門文博會的常客,在第十二屆廈門文博會中,金門再次由縣文化局藝文推廣科長周祥敏領軍,帶領十家各具特色的文創商品商家,向與會人士推介金門的特色文創。
 來自小金門的林清渠帶來他的「鶴山窯」陶藝品,更是格外不易。「龍從鶴領宗之盛,處坐麟山世澤長」,鶴山窯就是由小金門東林村的地理位置和地名而來,當地有座遠遠於四十公里外的海上就可望見的鶴山,正在東林小村的後側,山腳下正是過去小金門的指揮部,被認為是風水絕佳,也曾經是彈如雨下之地,鶴山窯就座落於此。

小金門烈嶼的陶瓷藝術家,創意源源不絕來自於生活週遭環境。(記者王超群攝)
 林清渠說,他早年也到台灣發展,退休後才回到故鄉,做自己喜愛的事業,他以「風雞」吉祥物為代表,設計創作精美的陶藝品,如果能深入了解到小金門的故事,會更對這些來自孤島的文化藝品感到難能可貴。
 另外,金門的邦寧公司以「花帔」這種有八百年文化淵源的花布,作為織品的發想源起,這又是另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花帔是早年金門人用來包覆嬰兒的花布,花色固定用途也單一,就是包和背最寶貝孩子的那塊花布。
 該公司銷售經理林相吉說,老闆在泉州有織布機和織襪機的工廠,但也是看到家鄉人口老化,就引進機具,以環保衛生的製襪技術,導入高齡化的社區,讓老媽媽們到製襪廠工作,再以設計人才將花帔設計成各具特色花式的襪子,成為金門在地新興的文創商品,也讓「青銀共創」落實到金門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