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中醫師公會專欄>中醫有效治療胃部不適症

792

台灣地狹人稠,生活步調緊湊,不管是三餐飲食不規律,或是工作、家庭的壓力,胃痛總是說來就來,輕則胃炎、胃潰瘍,嚴重則胃癌,台灣健保每年給付胃痛費用甚至高達20億之多,胃痛絕不可輕忽。

胃痛的位置約在肚臍周圍、上腹到胸口間。常見的胃痛多是因為胃酸分泌過多,使胃黏膜受損、潰瘍,進而產生疼痛。遇大小節慶,常常聚餐喝酒致腸胃不適,或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壓力、胃癌等,都是造成胃痛的原因。

中醫將胃部不適分為「胃寒、胃熱、氣滯血瘀」等。胃寒常表現胃機能低下、胃部肌肉彈性不夠,影響蠕動及消化液的供應;臨床上會使用安中散、理中湯、小建中湯等來治療。而胃熱粗略可分2種:其中一種會感到胃脹、沒食慾,甚至感到口乾加重,兼有口臭;而另一種胃熱則是胃部過度活躍,蠕動加快,所以食慾增加,早期糖尿病病人正是有此情形,陰液不足,吃多、尿多、喝多。胃熱在臨床上可用半夏瀉心湯、一貫煎來治療。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我們可以藉由平常吃的食物來保護腸胃,四神湯就是非常好的朋友,四神湯中有山藥、茯苓、芡實、蓮子,一般常用薏仁取代芡實,以上中藥材皆藥性平和,具有健脾去濕功效,可治療平日容易拉肚子、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也可以用佛手柑茶,適用因壓力或情緒等引起之肝鬱氣滯腸胃不適。

中藥川七又稱為「三七」,和平常家裡吃的麻油川七葉不同,三七與人參同屬五加科植物,民間有以三七滋補的習慣。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可用在筋骨扭挫傷。另外,三七能活血、止血,可用於心血管疾病;有使潰瘍病灶癒合、修復黏膜、止痛的作用,可輔助治療胃出血、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出血疾病。

最後提醒,藥物濫用也是造成胃痛的原因之一,如果服用胃藥後仍不見改善,請儘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作者∕台南市長安中醫診所醫師莊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