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作祟 追垃圾車查私人物品

257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30多歲女性上班族,擔心私人訊息夾雜在紙片、公文當中,習慣性將丟到垃圾桶的紙片或交出去的公文取回檢查;回到家後,垃圾已打包丟到清潔車,還追車要拿回來檢視。診斷為強迫症,接受藥物治療及心理輔導後,症狀逐漸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表示,強迫症約有1/4是在兒童及青少年階段發作,男生在10歲前發病機率較女生高,但成年後比例相當,35歲後很少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體質、大腦神經迴路、心理與社會環境因素有關,通常是慢慢發生。據統計,產生強迫想法及行為到就醫治療,大約需7、8年時間。

唐守志指出,強迫症大致有4種類型,清潔類怕感染弄髒,不斷洗手或不敢上公廁,曾有青少年因不敢上學校廁所而休學;整齊控要求東西按順序、成對擺放;禁忌想法會不斷出現暴力或傷害影像,突然大叫大罵;憂慮傷害則總是擔心災害會發生,例如不斷檢查瓦斯開關。

研究顯示,長期追蹤病人大約3、40年時間,未治療的人隨著生命歷程變化,2成會改善症狀,仍有8成不會好轉。而接受藥物結合心理治療的人,約有3~6成的療效。

唐守志說,精神疾病需客製化治療,藥物以抗憂鬱劑為主,劑量會比治療憂鬱或焦慮症強,治療時間也較長,至少3個月才能判別藥物劑量是否有幫助;心理治療則採認知行為及精神動力取向治療,都有不錯療效。目前也有大腦深度刺激的新療法,仍在研究探討中,未來可望提供治療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