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古厝修復 神明入火安座

1217
江家古厝因地震毀損,歷經多年修復,並舉辦神明入火安座。(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六年前0二0六大地震受損的楠西區江家古厝,因工班匠師難覓,歷經多年修復終於完成,並依其空間特色,管制建築材料、色彩和高度等,延續古厝之美。十八日晚舉辦神明入火安座,十九日舉辦謝土儀式,江家人也請來樂團和咖啡拉花演出,熱鬧滾滾。

二0一六年二月六日的高雄美濃大地震,台南市震度達七級,造成台南市四十三處古蹟和歷史建築受損,災損規模與嚴重程度遠甚於其他縣市;其中受損嚴重的歷史建築鹿陶洋江家宗祠,拜亭柱體開裂,公廳、神明廳及祖祠堂的屋面瓦片滑動及壁體裂縫、神明廳脊頂剪黏損壞,且因位處山區、工班匠師難覓,歷經多年修復,終於在去年十一月竣工,十九日特舉行謝土儀式。

文化局表示,古厝修復重點是結構補強、粉刷工程、屋面修復及彩繪剪黏修復等,全案由陳修新建築師進行修復設計,計斥資一千三百五十萬元,由於江家祖訓規定「聚落內的建築不得超過祖祠堂的高度」,因此宗祠建築的作工,相當講究,且此次修復工程可說是江家聚落近百年來最大規模的修繕。

江家古厝因地震毀損,歷經多年已修建好,並舉辦神明入火安座。(記者張淑娟攝)

宗祠完工,江家人也於十八日晚上先進行李府千歲、 觀音佛祖、田都元帥和東峰大帝等神明入火安座,昨天下午則舉辦謝土儀式,也透過儀式,再次凝聚江家族人對聚落建築景觀風貌的維護與文化意義的認同。

另為維護聚落建築群空間紋理與景觀環境,台南市文資處爭取中央核定補助「江家聚落建築群保存及再發展計畫」,並研擬「保存及再發展原則條文(草案)」及「建築形式及景觀維護方針條文(草案)」等,期藉此延續聚落建築群原有整體空間紋理及因地制宜的建築多元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