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別亂補 經期進補小心血崩

1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48歲王婦易手腳冰冷,生理期常感腰痠、腹痛與頭暈,加上年近更年期,冬天更加嚴重,而在冬季頻繁以麻油雞、薑母鴨補身,症狀未緩解反而更明顯,奇美中醫使用通瘀化痰合併稍做溫補處方配合飲食衛教獲得緩解。醫師提醒生理期不刻意吃補,以免得不償失。

奇美中醫部總醫師許晉嘉表示,自古以來,中華地區即有節氣之說,將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分別對應不同的養生方案。2022年在10月後轉涼,進入寒氣初啼的「寒露」,而至12月的現在,隨著立冬、小雪、大雪的來臨,一年之中寒氣最盛的「冬至」也將颯然而至。

他說,入冬後氣溫下降,許多人喜歡吃補養生。不過有些女性不補沒事,一補就出事,例如生理期來潮時經量突然大增、經期提前或延後、排血不順甚至嚴重腹痛。有上述狀況就要小心,可能是不適合吃補的燥熱、痰濁及瘀阻等特殊體質。如果有特別的生理變化,像是經期前後異常出血、經期紊亂等,也可接受超音波檢查,排除是否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瘜肉等問題。

冬日常見的食補整體而言多偏熱,民眾服用時須隨時注意身體的變化。熱性的食物若給燥熱、痰瘀體質的人食用後就易產生「上火」狀況,包含較嚴重的口乾舌燥、頭暈、噁心嘔吐、血壓升高等,需特別小心。女性生理期前後體質常有寒熱虛實的變化,尤其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的病人,在中醫上常屬痰瘀或瘀熱體質,服用後易有非經期異常出血、經期紊亂、經血量增大、經痛加劇、頭暈等因痰瘀而化火的症狀產生。

許晉嘉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生理期前及行經期間較不適合進補。提體質的判斷不能依賴單一症狀,切勿單純因「怕冷」、「手腳冷」就直斷自己是純虛寒體質,應由中醫師做整體的望聞問切診察來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