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願是一條河流

722

台南一中一年二班 ◎葉哲愷

國中時期,我的數學老師總是每天為學生安排固定的回家作業。起初,身為新鮮人的我,認為這樣的安排是學海上忽現的一盞明燈,帶給初次航訪國中階段的我確切而安心的方向。不過這個想法很快就起了變化。經過一次段考,我對學習數學逐漸抓到方法,待學習上了軌道後,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隨著對課程的熟悉及經驗的累積,我對讀書計劃的安排越來越有主見。我有自己的計劃,而老師安排的回家作業卻彷彿把我限縮於籠中,每天的時間被大量的作業占據,沒辦法抽出時間加強自己規劃的重點。也許待在老師設計好的安全籠中是一種保護,但內心始終認為自主學習雖有觸譙的時候,但沒有礁石的阻礙怎能激起美麗的浪花呢?也許老師的一套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越來越有主見的我已穿不慣規格一致的成衣,而希望有一天穿上自己量身打造的讀書計劃。

我曾老師建議將檢查作業的時間及範圍放寬,以增加自行安排的機會,不料我的自主管理能力得不到信任,尚未嘗試即遭駁回。在老師的眼中,學生有如一座湖泊,只能呆呆的等待雨水滴落,湖水始終無處流出,只能乖乖等待蒸發。這是多麼被動,又是何等消極。而我希望能成為一條蜿蜒探索的河,有自己的清唱音符,能創造自己的樂曲。雖然有乾涸的風險,但也有與大海接軌的機會。

我能理解老師害怕學生失敗而強制規定進度的想法,不過我相信的是「不是做得到才放手,而是因為放手才做得到」,若是沒有嘗試的機會,怎麼能訓練自主管理的能力呢?我們身為即將邁向社會的半成年人,更應有探索世界、自行規劃的勇氣與機會。

我願是一條蜿蜒流向大海的探索河流,不是一座等待雨滴,終至被蒸發乾涸的陸封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