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館文創 三把傘講述台灣文學故事

455

台文館推出深具文學氣息的傘,透過三款傘講述台灣文學故事。(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呼應台文館即將推出的「文學地層」特展,台文館的文創品牌則以「氣象」為題,推出「日常測候」系列傘,從日據至民國、透過三款傘,講述台灣文學故事;台文館表示,三把不同充滿文學氣息的傘,分別代表酷暑、驟雨和暴風,透過轉譯三位文學家作品和人生,以故事方式,撐起文學的一片天。
 台文館去年推出文具、筆記系列,今年則推出更具生活氣息的物件,透過轉譯,讓文學更貼近生活。
 台文館表示,當世事起伏如同「氣象」,企盼能以文學加持的優雅態度抵抗酷暑、驟雨及暴風。「日常測候」系列傘共有三款,以台文館藏品進行開發。「酷暑」為小型輕量抗UV折疊傘,由三毛「第一匹白馬(車牌)」發想,她跳離宛如酷暑的高壓社會,離開台灣至撒哈拉沙漠流浪。
 「驟雨」為中型自動折疊傘,以賴和的漢詩〈別後寄錫烈芸兄〉設計,表達即使驟雨不斷依舊緩行向前的情懷。賴和生於乙未割台前,生活年代如驟雨般,而古典漢文學也面臨各種挑戰,然「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依舊前行,以文學推動思想啟蒙;傘面則以他親筆字跡與文本中雨中別離的詩句為設計。
 「暴風」則為大型自動傘,將蔡培火《CHAP-HANG KOAN-KIAN》(十項管見)中不畏暴風吹襲,仍然屹立的台灣魂,以白話字呈現。從日治至民國,蔡培火有感於文言漢文離民眾太遠,日文也非台灣母語,因此以台灣話言文一致的白話字撰寫文章,傘面上的台灣圖案,即取出藏品封面。
 台文館長蘇碩斌表示,文創並非只重創意或將標誌放上即可,透過轉譯,可以將台灣文學故事的溫度更為擴散,陪伴大眾,豐富日常生活,透過由日常出發,持續傳遞台灣文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