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悶痛狂吞胃藥無效 竟是膽結石作祟

634
婦人膽囊炎,醫師手術取出膽囊,內有多顆如「魚子醬」狀的膽結石。(記者陸瓊娟翻)

記者陸瓊娟/岡山報導

一名50歲的許女士近3個月一吃完飯就脹氣、上腹悶痛,原以為是胃潰瘍,服用胃藥後卻未見好轉,前往醫院腸胃科做檢查,結果發現是膽囊炎,超音波照出膽囊內滿滿「魚子醬」狀的膽結石,醫師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後,終於恢復健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籌設營運處一般及消化外科主治醫師吳柏宣表示,膽囊炎疼痛部位接近胃部,常被患者誤當胃痛而延誤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常在吃完油膩食物時,會感到右上腹部疼痛。而端午連假將至,他也提醒粽子中的糯米為高油脂食物,本就有腸胃道疾病及慢性病患者,建議不要餐餐都大啖粽子,如未控制口腹之慾,誘發膽囊炎風險恐增加。

吳柏宣指出,膽囊炎患者有8成是膽結石阻塞造成,門診上常看到有病人自述胃痛,吃胃藥仍沒有辦法緩解疼痛,照胃鏡看起來也好好的,因而易與其他疾病搞混,延誤就醫治療時機。吳柏宣表示,除了原本有膽結石者,較容易阻塞膽管造成膽囊發炎,根據統計,女性膽囊炎發生率高於男性,其中又以40歲以上女性為高風險群;孕婦在懷孕過程中,因為荷爾蒙分泌激素的改變,也易出現膽囊發炎。

吳柏宣指出,膽囊位於腹部右上方、肝臟下方,膽囊炎診斷除了腹部理學檢查與抽血檢驗外,可利用超音波檢查、腹部電腦斷層掃描,進行綜合性評估。一般而言,膽囊炎主要以膽囊切除手術處理,研究指出,92%的病人在接受膽囊切除手術後,其膽道疼痛症狀完全消失,是最有效的處理方式,其中以腹腔鏡膽囊摘除手術是目前主流,死亡率較低,住院時間較短,對組織傷害較少,且術後恢復較快、照護相對容易等。

至於許多患者擔心術後沒有「膽」該怎麼辦?吳柏宣醫師表示,膽囊切除手術後即可恢復正常飲食,但建議術後飲食清淡、低油低脂,才能避免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