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停藥追蹤 降5成肝癌風險

371
長庚醫院林志郎教授(左起)、陳益程副教授、簡榮南教授、廖運範院士、鄭文睿教授等以固定療程治療B肝患者,獲得良好成效。(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的B肝治療有新療法了!林口長庚及基隆長庚針對1087位肝硬化病人進行長達10年的治療追蹤,結果證明不吃抗病毒藥的病患,不但肝癌發生率減少50.3%,病毒的清除率更超過12.8倍,肝病死亡風險亦減少67%。

林口長庚副院長簡榮南指出,台灣自1986年率先全球於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至今成果斐然,青少年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帶原率由10-12%下降至0.8%,目前全台感染B肝的人數約有180萬,其中4成病人會引起反覆性肝炎發作,有可能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簡榮南指出,目前用於B肝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僅只抑制病毒繁殖,無法有效清除存在肝細胞核內的病毒基因體(cccDNA)。而宿主的免疫功能,卻是目前清除cccDNA的唯一利器,所以停藥造成肝炎復發,卻剛好給宿主一個機會產生自發性免疫以清除病毒。

長庚醫院為了進一步證明固定療程的安全性及療效,針對1087位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的B肝相關肝硬化病人進行長期追蹤研究,其中494位為固定療程組,593位為長期服藥組。

在平均追蹤10年後結果顯示,固定療程組的肝癌發生率比長期服藥組低,分別為15.7%比26.8%,肝病死亡風險亦減少67%,同時固定療程組的病毒清除率也高過長期服藥組12.8倍,證明固定療程的安全性及療效會給病人帶來最大的好處。

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益程表示,臨床發現,病患在停藥第1年內可能復發B肝,每1到3個月就要回診一次,停藥超過1年後復發機率降低,改為半年回診1次,要不間斷的定期追蹤。

簡榮南表示,停藥組是在醫師嚴密追蹤肝指數之下執行,但長期服藥的患者多數在病況穩定後,就不會完全遵照醫囑天天服藥,所以再次回診可能已經肝衰竭。

長庚醫院舉實例表示,53歲的肖先生是B肝帶原者,在48歲時確定出現肝硬化,接受3年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後進行停藥與密集追蹤檢查,其間病毒量一度上升超過2000 IU/mL,但確認肝功能僅輕微異常下仍繼續停藥,在停藥第8年正式消失並隨後出現抗體。超音波也從原本肝硬化的表現在停藥第二年後逐漸有改善,第9年時已看不出有肝硬化的跡象,彈性纖維超音波也顯示輕度纖維化。

固定療程B肝治療最早是由中央研究院院士廖運範在2000年「亞太B型肝炎指引」提出,歐美肝病學會2016年起跟進。廖運範表示,這項研究結果給了固定療程B肝治療重量級的證據,可大幅減少肝癌,增加病毒清除及增加病人存活,並提醒所有B肝患者,應定期追蹤,生活作息宜正常,需服藥治療者,應遵從醫囑服藥,一旦停藥更應遵從醫囑定期追蹤,如此雖有B肝,仍可過著彩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