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我家就在幸福區

422

■劉洪貞
 每次朋友問我:妳家在哪一區?當我回答「就在幸福區」時,他們總是滿臉疑惑。有人還會問我:這是新社區嗎?怎麼好像沒聽過。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把我住的社區簡單的介紹一下,讓對方感受如同置身其區的幸福。
 這兒只有兩條短巷子,是傳統的舊公寓,每家坪數約三十五坪上下,很適合一般小家庭居住。雖然位居市中心,但或許是只有七八十戶住家,進出的車子或走動的人不多,所以沒甚麼雜亂的聲音,可說是鬧中取靜。
 記得剛住這兒的時候,每個月的清潔費都由鄰長來收。由於大家都不認識,不僅鄰長每到一家都得自我介紹,鄰居們也因沒有交流、互動,所以大家成了陌生人。
 有鑑於此,後來改成每家輪流來收費。每次來收費的不管是夫妻檔或母女檔、祖孫檔,都會介紹自己住幾樓幾號,還有家裡的大概情形,並表示很高興和大家為鄰。自從用這個方式收費後,鄰居們有了接觸、閒聊,會知道哪家子女長居國外,家中有獨居老人。或哪家較弱勢是低收入戶,需要大家多給於關懷。
 由於多了互動,我們也無形中知道哪家先生對水電很專業、或對法律很有研究,鄰居們有了這方面的問題,可以請他們幫個忙。另外有幾位退休媽媽,認識後一同去租塊地種起蔬果來,每次採收時就分享給鄰居。也會把容易種的九層塔或紫蘇的小種苗分送大家,種在陽台上,下廚時隨時可摘取。
 也有書法老師、家政老師或廚藝老師退休的,會利用午後涼爽時間,在里長辦公室免費教學。大家可以各取所需,選擇自己想要的,學上一技之長。
 我們的社區就是這樣,大家和睦相處相互照顧。雖然住戶大多是已從職場退休,但大家退而不休,發揮專業讓愛傳承。整個社區就像一個和諧的超大家庭,大家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您說這樣的社區,不稱為「幸福區」,還有更好的詮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