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禮物‧實物‧食物

552

 ■冷語妍
 逢年過節送禮,乃是稀鬆平常事!不僅交情匪淺的親朋好友彼此贈禮,公司行號也不乏發送禮品,而這種工作場上的節日禮,唐代已見類似舉措。
 古代貨幣經濟發展有限,官員薪俸不似現今,純粹以錢計酬,既有真金白銀的部分,也有實物的部分,杜佑《通典‧祿秩》說明唐制:「凡京文武正官每歲供給俸食等錢,并防閤、庶僕及雜錢等。」實物部分包含有炭火、布帛衣料與僕役,此外當然少不了食物的供給,從米粟主食,豬、羊、魚各色肉品,到油、鹽、醬、醋等佐料,一應俱全。
 每逢節令更是加碼節日食料,參見《唐六典‧尚書禮部》注:「謂寒食麥粥,正月七日、三月三日煎餅,正月十五日、晦日膏糜,五月五日粽米壹,七月七日斫餅,九月九日麻葛糕,十月一日黍臛。」其中雖有些糕餅歷千年之遙,不復存在,仍依稀可瞧出上巳、端午、七夕應節吃食的影子。
 就送禮一事而言,像中秋送月餅這種自有一套對應公式,目標明確,張羅起來不甚費力。如果是生日禮或其他需要自由發揮的,不分古今皆讓人須勞神思量番,預算之內究竟適合送什麼禮?是否禮輕或禮重?更重要的是,這禮如何送到對方心坎裏?《延禧攻略》劇中乾隆帝將珍藏的趙孟頫「鵲華秋色圖」贈予令嬪魏瓔珞,此畫可遇不可求,若換成琴棋書畫出類拔萃的純貴妃,定然見畫心喜如獲至寶;只是這高山流水的名畫落到令嬪手頭,可能還不及一道酥爛噴香的蘇造肉來得實惠!
 除了贈何物的煩憂,值得人挑兮達兮、撓牆苦思外,有時即便知曉該送何物,依舊不得輕鬆……古裝劇《扶搖》女主角扶搖與無極太子定情後,興沖沖決意親手繡荷包贈情郎,然而,平日長劍在手,隨意挽起,行雲流水間就是一連串炫目劍花;如今拿起繡花針,抽去穿來,到頭來獨不見朵像樣的花成形。末了,只得忿忿向太子的「愛鼠」元寶發牢騷:「為何就不能冶一把刀,或劈一捆柴當定情信物?」
 是否有人送一捆柴當禮物,不得而知。但絲織繡品的確為古時熱門禮物選項,引《紅樓夢》為例,衣服、鞋襪及荷包一類小物件,俱是賈府親戚家人間常見生日禮物,連素來不愛做針黹的黛玉,在薛姨媽過壽時亦準備了兩色針線。不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即使是講究女紅的古代,終究有不擅針線活的姑娘,還真是難為她們!
 如此為難之際,倒真令人念起新年送紅包的好。這回不必絞盡腦汁思索什麼禮適合,也甭掛心白花花的銀子是否顯得庸俗,封進大紅喜慶的紅包袋子裡,就是最好送出手的新年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