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蔡政府應正視仇陸歧視所製造的社會對立

629

前總統馬英九(中)呼籲民進黨政府多關心無法返台上課的滯留大陸兒童權益,卻被當成「賣台」。(中央社,資料照片)
 隨著台灣俗稱武漢肺炎的病例增加,蔡英文政府強化多項防疫措施,尤其針對境外人員進入台灣的邊境管控更是嚴格,連帶當然也影響已滯留在湖北超過一個月的逾千名台商及其眷屬返台行程。為了大多數國人健康著想,蔡政府提升防疫層級的作法是正確的,但近期許多綠營人士或偏綠媒體有關這些台商的評論就有待商榷,這些評論多戴著意識型態的眼鏡看待基本人權,勢必對兩岸造成負面影響,蔡總統該思考如何導正此扭曲現象。
 當滯留大陸孩童表達希望返台上學的心聲時,綠營網軍不是譏諷「選錯邊」,不然就是挖苦他們「繼續當中國人」。連前總統馬英九呼籲民進黨政府多關心這些孩子們的權益,都被當成「賣台」,整個台灣社會似乎淪入只要防疫、其他國民保障都可犧牲的敵視氛圍。
 若說只是網路打手寫寫酸語就算了,但民進黨立委卻不想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希望藉機推動健保修法,限縮長年在海外居住的國人看病權益,甚至還表示將提案要求政府取消針對這些人的保費補助、提高保費。還有綠營學者更建議蔡政府,應趁此「抗中保台」的有利勢頭,通盤檢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應加入對台灣人民領取大陸「台胞居住證」的規範,確保這些統戰舉措不會成為我國國家安全的漏洞。
 事實上,台灣對陸配及其他外籍配偶的國籍申請與差別待遇早有歧視之嫌,現在肺炎疫情更深化國人對中共的負面刻板印象,也拖累了數十萬陸配。在中共尚未放棄謀台之意圖前,政府當然有責任固守國家安全,但若是把這些新住民當成反制中共的箭靶,甚至將在大陸經商求學的台灣民眾也看成潛在的中共同路人,豈不與民進黨信誓旦旦的人權立國形象背道而馳?
 去年蔡政府張開雙臂歡迎大陸台商返台投資,當時怎不懷疑當中是否摻雜有陸資?現在將自己國民及其直系眷屬視如寇讎,還放縱綠營網軍將之醜化仇視,等於為兩岸關係的未來埋上陰影。
 更嚴重的是,倘若這種政治歧視的惡習在台灣繼續延燒,無可避免地將影響台灣社會對陸配及其子女的觀感,勢必會對他們在台工作、居住及求學造成衝擊,彷彿有張歧視的隱形網緊緊套在他們頭上。民進黨選前稱呼陸配是台灣新住民,現在卻將之視如敝屣,如此「只問顏色」的立場歧視,與文化大革命有何差異?
 民進黨雖因操作「芒果乾」勝選,卻明顯對可能的台海對撞危機毫無準備,只敢口頭嗆聲,否則不會對兩岸隨疫情而升高的敵意坐視不管。然而,此一趨勢恐將重創日後尋求改善兩岸互信的任何機會。
 所幸一群關心兩岸前景的學者正發起連署,呼籲社會對抗歧視,不放縱如此言論與政策繼續傷害特定背景人士,還給台灣「良善有禮」的風氣,也希望蔡政府能化危機為轉機,主動向中國大陸釋出善意,「展現相互合作的態度」,才有助於降低彼此仇視與敵意,也能及時為台灣社會日益升高的「仇陸」心理降溫。蔡英文總統該正視這個破壞兩岸和諧與製造對立的社會問題了。
 台海兩岸因政治體制、生活方式及發展模式的不同而產生極大差異,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完全化解。未來兩岸關係的政治安排當然需尊重台灣人民的共同決定,但無論意識型態為何,都該務實看待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影響,正視國際現實,方能找出真正對台灣有利、亦能讓中共接受的互利互惠模式。台海兩岸應努力讓雙邊關係回歸正常軌道,才是符合雙方利益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