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找回舌尖上的味道

357

 ■劉先昌
 年齡漸增,雙親已然離去,不時會想起在他們呵護下的成長歲月。其中最讓人懷念的是二老的烹調功夫,哪怕是時間已過去許久,這種舌尖上的感覺總是忘不掉的。
 我家號稱「南北合」,原因是爸爸籍貫上海,母親河南,於是南米北麵的家鄉吃食在我家被融合了。只要爸爸主廚一定是江浙菜系列,而由母親掌廚則是麵、餅、包子、饅頭、韭菜盒輪流上桌,所以幼時的我們,口福可是不淺的。
 我學會了爸爸一道清蒸魚做法,講究的話一定要用石斑魚,至於鱸魚、白鯧也是上選。這道菜的功夫仔細,又會沾腥扎手,所以我並不常做它。民國90年在亞特蘭大陪讀時,常會想起家中這一道美食,於是到中國超市買來活魚,從清洗,剖肚,魚腹兩側畫刀痕開始,再將蔥薑蒜辣椒,按特性切絲拍扁備用。拿起料酒像洗浴般從裡到外塗抹一遍;接著魚身裡外抹細鹽,佈上一層淡醬油;再來將切好的配料塞進肚嘴裡及刀痕中,就算完成初步工作。
 接著將備妥的鮮魚,放置架有一雙竹筷的瓷盤上,滾水上蒸籠蒸約12分鐘即可。魚身之下擺一副竹筷,是為氣流能環繞魚身使其熟嫩,這是清蒸魚好吃的關鍵。當蒸好的魚由蒸籠裡拿出,魚肉與佐料融合的香氣飄至,絕對讓人食指大動。在撥開上層辛香作料後,挾開魚肉露出裡層,若是鹽酒醬油比例恰當,入口後將十分甜美入味,每吃過一次,對它的鮮美都歷久不忘。
 早年父親的作法更講究,除了上述配料外,他還會放上一朵泡過的香菇,更讓我好奇的是,魚身上舖上兩片豬肉,為的是熱氣逼出的少許豬油能佈滿魚身,不僅顏色看來晶亮,在與其他作料混合後,其雋永滋味更顯出鮮字的本意。
 至於坊間餐廳常用的九層塔與香菜,在我家這道清蒸魚上不會見到。因為這兩種氣味過於濃冽,會奪走魚味的鮮美。而廚師常在蒸魚上菜時澆一勺熱油更不足取,因為熱油會過度爆熟佐料及魚肉,在食用時不聞魚肉甜美而盡是油味,不為我家所取。
 有些家常菜並沒有刻意去學,幼時一旁觀看也品嚐多了,自然的收納在我腦海食譜裡,在某一時刻被觸動喚醒,啟動烹調程序照章行事,色香味拿捏也沒有偏離,於是家傳佳餚被保留在家裡餐桌上,得到孩子們的讚賞,我想他們也潛移默化的記下這道菜的工法,將在某一時候,也會出現在他們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