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護生與放生

377

 彰化市彰化高中二年八班
 ◎楊其宸
 近日來,佛教一些法師帶領信徒從事放生行為,欲藉此行善,做功德,想喚起大眾群起效尤,使「放生」議題備受矚目。曾在媒體上看到,有人放生毒蛇,卻使放生地點的居民每日提心吊膽,也常常遭受毒蛇「拜訪」,造成附近民眾的恐慌。放生的善行,我們尚未見其利,卻已先影響放生地居民生活的安危。
 佛教法師以「功德」論,吸引信徒從事放生以求功德有利於自己命運的順遂,因出發點是源於「利己」,而不是源於被放生動物的有利點為考量,因而衍生出了生態環境的破壞,也為人所詬病。當外來種進入原生種自然環境時,會擠壓原生種的生存空間,甚至使原生種滅絕,若將數量龐雜的動物放生於環境負載力低的生態,不僅環境資源易耗竭,也會讓動物生存空間擠進,糧食不足等情形,而且,這些被用來放生的生物是從何而來的?如果原先被養殖的也會因缺乏野外生存能力而增加死亡率,倘若這些生物本就來自野地,那一定是被捕獲的,畢竟有需求才會有供給,且在捕捉過程中,難免會造成生物的受傷、枉死,那這樣到底是「放生」還是「放死」,還有待商榷。
 在二○一五年,臺灣生命電視臺與其信眾在曾文水庫湖濱公園放生一千四百公斤的魚苗,當場有大量魚苗翻白肚死亡,並使曾文水庫水質惡化,的確,一個放生行舉,我們尚未見其利,卻先影響到環境。所以,放生的行為造成生態的破壞,我們不得不慎重以待。
 如果放生,我們是基於利己的功德行為,無視放生所洐生出「放死」、「生態環境」,這是真正的積善嗎?若因此造成生命的流逝,報應又該如何計較呢?與其放生,不如護生。在現今的生存空間,生靈已被壓縮到無以為繼的時刻,該討論的是「尊重生命」,「護生」才是根本之道,亦是人人可為且當為的。
 二○二○年,澳洲森林大火致使許多動物燒傷,一個個環保志工衝入火場,救出牠們,並給予照顧,養傷,等到痊癒,再尋一個環境生態相近的森林,讓他們回歸大自然。這才是所謂的護生,尊重生命,愛護生命。
 人們不應該藉放生來成就自己的功德,而是要從「戒殺生」,愛護生命,提升到以智慧去照護比我們弱勢的生物,並且尊重每一個生靈在生態中扮演的角色,畢竟所有生靈都有在這個星球上生存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