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專刊>萬物靜觀皆自得

975

 

本文作者/黃宗義
‧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大學兼任教授
‧全國美展評審委員
‧臺南市美術館典藏委員
‧臺南市傑出藝術家

 清晨陽光破曉,百鳥爭鳴,展開一天的希望;夜深萬籟俱寂,大地歸於寧靜,美好的心情則持續浮現。美,一直存在,偏偏老子卻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書法之美,是人類藝術創作舞台上最具有文化底蘊的美;看似單純的黑白藝術,卻也是高深的人生哲學。取筆醮墨畫在素潔的宣紙上寫個「一」,便是「筆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字一撇一捺,道盡無限酸甜苦辣。唐代張懷瓘稱書法藝術為「無聲之音、無形之象」,他發現書法美與音樂美的共通性。杜甫說:「張旭善草書,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描述張旭揮毫時:「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爲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他發現書法美與舞蹈美的共通性。今天我們都知道,藝術無非是透過作品表現作者內心的感情,讓欣賞者產生曾經體驗過的審美印象。

彩色書法〈旦〉80×70

 我的彩色書法〈旦〉,先用圓厚的大篆書寫太陽,再用雄渾的隸書表現大地,成功大學測量所邱教授立刻指出:「早晨太陽和黃昏落日光譜應該不一樣。」我請他閱讀落款:「朝暾夕日,容君自況。」暫時消解了科學家與文學家之間的歧見。另一幅文字畫〈二寮日出〉,我先用水墨寫一個大大的太陽,再用圓曲的篆隸造形寫月世界山丘陵線,構成一幅日出的畫面,再寫「草山月世界看日出」作為畫題,最後以五言絕句「長宵終有盡,昧旦佇平臺,天際霞光蔚,人間氣象開」加落名款鈐印。古代書法家以讀書人為最大族群,主張書畫同源,崇尚詩、書、畫三絕;現代社會分工精密,各行強調專業,最後追求跨界。這種現象印證了天地之間萬物分合的道理。

 黃永武先生把美的範疇歸納為「天地的自然之美,文化的藝術美,人倫的社會美。」他說:「人們對自然美或藝術美的追尋,最後都得歸結到人倫的社會美。追尋人倫社會之美的十原則—出類拔萃即是美,和諧即是美,寧靜即是美,貞潔莊重即是美,愛即是美,追求光明即是美,單純樸素實在即是美,令人難忘即是美,適當即是美,物欲私欲愈少即是美。」情動於中而發於筆,是書法藝術美學的核心要素,俗話說:「要感動別人,先感動自己。」一切藝術如此,書法自然不例外。

文字畫〈二寮日出〉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