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角鏡>西勢貺水餅雙語繪本 傳承民俗

824

永康西勢國小以市列文化資產的社區「擔水餅」為基礎,延伸至社區並使用科技製作「貺水餅」台英雙語繪本教材。(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區西勢國小將資訊科技結合在地歷史文化及多語言,發展出獨特的校訂課程教材,以政府列為文化資產的社區「擔水餅」為基礎,延伸至社區的認識和接觸,並使用科技製作「貺水餅」台英雙語繪本教材、跳脫傳統在地教材的模式,讓教學鮮活起來。
 一0八新課綱實施就要一年了,位於台南市永康區邊陲的西勢國小,這幾年雙語試辦的成效有目共睹。雖然新課綱裡的國小學生沒有正式的電腦課,但是反而讓西勢學童拋棄電腦課的框架,真正擁抱資訊科技。
 西勢校長周脈贇表示,語言承載著文化,每個語言述說每個文化的美與尊榮、智慧與祖先的過往,西勢以科技將傳承著擔餅故事的繪本,改以多國語言的方式呈現,讓西勢各族群的孩子能認識多文化,更彰顯多語言的特色。
 西勢「雙語繪本書」使用了台語及英語的方式,將學區廣興宮流傳百餘年、市定民俗的擔餅節文化,傳承給新的一代。藉由學生裝扮不同人物角色,利用舞台劇及對口相聲方式演出,讓所有學子了解擔餅節的由來。
 周脈贇說,整個繪本製作的含義,主要是結合傳統感恩敬天的心,並將英語的元素加入了繪本之中,以及介紹繪本製作的團隊與學生們,花費多時討論主題、設計、美勞、繪畫,並邀請在地水果餅師傅現場教授如何手作水果餅完成繪本。
 雙語繪本在製作過程中,嘗試多次一再修改,將校訂課程藉由科技的幫助送上雲端。學童透過三百零六度空拍影片,俯瞰社區街景,隨著高空角度將整個空間視角呈現出來,跳脫傳統影片拍攝手法,讓孩子的學習平面跨向立體。
 過程雖然很辛苦,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不論是遠距教學、在家自學,甚至當孩子長大為人父母後,還是可以藉此向自己的孩子講述當年的故事,把文化傳承下去。這就是校訂課程中結合地方傳統與特色的最主要精神所在。
(記者汪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