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者觀點 〉罷韓過關是明綠暗藍共同締造的結果

379

 ■蘇嘉宏
 從罷韓投票率四二點一四%及同意票高達近九十四萬票來看,這已不是民進黨單靠對內跨派系、對外跨政黨(台灣基進黨等)所能促成的「政治傑作」,從投出來的反韓票數顯示,已經超越了泛綠在高雄的票檻。
 原本,比較合理的推估,逾四二%的投票率中,泛綠頂多是三六%,最多投出八十二萬張同意罷免票,但卻硬是冒出了十多萬張的同意票;因此,估計這當中至少有一成左右是藍底的。換言之,罷韓過關,應該是「明綠暗藍」共同締造的結果。
 從藍綠的政黨層次來看,民進黨選前看似把罷韓降為地方認同層級、甚至是對韓個人的好惡,但這種給外界「抽離」政黨競爭的印象是假,操作罷韓國家隊才是「實」。
 在國民黨方面,抽離罷韓風波,檯上、檯下都是真。因為國民黨對罷韓案根本沒有著力點,對韓團隊的決策也難有插手餘地,況且,罷韓的勢頭在投票前已經很明顯,國民黨不得不把可能的衝擊圈限在地方,設下停損點,以免延燒擴大災情。
 韓國瑜確定遭到罷免,從地緣關係上分析主要有四個原因:
 首先,韓失去地方婦女票源信任感。韓上任高雄市長不到三個月就宣布投入二0二0大選,對地方女性選民來說,有較強烈的「背信」感受;代表國民黨出征的結果又輸掉了大選,對韓不滿的泛藍婦女,又平添了「敗黨誤國」的恨意。
 其次,傳統高雄在地政治勢力遭到韓粉霸凌。韓因為韓粉而起,並在韓粉的哄抬聲中投入大選,但過程中,韓粉與前高雄縣長楊秋興、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前高雄市長吳敦義都有不分敵友的衝突,直接間接的傷害了這地方勢力對韓的支持度。
 第三,年輕世代對韓失望。韓當選市長時,北漂的高雄青年是力挺韓的,但一年多來,觀察韓的執政能力與言行風格,是否俱備儒家文化下的首長形象,年輕族群看在眼裡,點滴在心頭。
 第四,韓的市政團隊缺乏在地連結。除了李四川之外,韓團隊知名度都不高,網路聲量也低;況且,團隊成員中,北部幫的不少,缺乏在地意識與地方連結的人事安排,也影響了團隊的支持度。
(高雄輔英科技大學政治學教授蘇嘉宏口述,記者趙家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