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多運動,保餘命   

381

 ■吳重達
 日前有媒體的頭條新聞報導政府對人民運動習慣的調查,台南市竟然敬陪末座,是全國最不喜歡運動的地區。
 據報導,台南市民只有40%左右有運動的習慣。可惜該報導並未詳細說明、分析個中原因,只陳述其調查結果。醫師個人看到這新聞是有些驚訝,因為醫師身邊的人都運動得很勤快。跟別人提及此事,「不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立即反應。不過,靜下心再思考一下,也許這報導有某些真實性呢!
 物以類聚,臭味相投,喜歡某事的人較會有機會湊在一起。因此,自己周圍大多數人都在常規運動其實是相當自然的狀況。那天,幾個老同學聚會,隨機小調查,有常規運動的人占不到3成,比政府的數據還差。雖然樣本數太小,取樣有偏差,無法代表大多數人;醫師仍然認為這還是反映一些事實。
 同一媒體幾天後頭版登了更令人警惕的新聞。衛福部最新「國人健康平均餘命」統計,2018年的平均壽命為80.69歲,健康餘命(指一個人死亡前扣除不健康、無法自由行動的年歲後實際的壽命)是72.28歲。因此,「不健康生存年數」為8.41年,是史上新高。
 學者分析,有病不養好,沒把健康當回事是國人的不良習慣,也是造成不健康餘命加長的主因。衛福部調查,台灣65歲以上高齡族群僅不到1成飲食有「天天5蔬果」,近4成沒有運動習慣,且逾3成5平常也缺乏社交活動,不與親戚、朋友見面聊天。
 因此,由營養、運動、心智3方面介入,是得以促進健康老化的關鍵。自年輕時就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相當重要,老了再努力運動也不遲,總比不做好。老年人更鼓勵做重量訓練,減低肌肉流失,避免肌少症;平衡訓練可減少跌倒的機率,避免骨折。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多多活動吧!
 (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院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