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打鼾就醫 發現突變型肺腺癌

535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46歲女性5年前因睡眠打鼾就醫,意外發現肺部左右兩邊各別有一個腫瘤,確診為晚期EGFR基因突變型肺腺癌,在醫師建議下先手術切除腫瘤,再使用TKI類標靶治療和抗血管新生治療,幾次療程後,腫瘤明顯縮小,之後每個月定期回診,晚期一線用藥迄今,病情控制穩定,未見復發。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指出,台灣一年有超過1.3萬人罹患肺癌。由於肺癌初期沒有症狀,等到患者因為喘、咳嗽或是疼痛等症狀就醫,多數已是晚期。據統計,當中僅有3成左右患者第一時間得以接受手術治療。
至於不適用外科手術的病患,除傳統化療、放療之外,目前有多種標靶藥物可提供有效治療,其中,針對EGFR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藥物,也就是TKI類藥物使用最為廣泛。
陳育民說,目前健保已經核准第一代、第二代TKI藥物用於治療晚期EGFR基因突變肺腺癌,大幅提升晚期肺癌治療成效,但即便如此,晚期EGFR基因突變肺腺癌患者使用這類標靶藥物後,多半會在一年左右,因抗藥性等因素,導致病情再度惡化。
近年多項研究發現,若能將現有藥物合併使用,像是將不同機轉標靶藥物合併治療,可增強現有藥物療效,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
陳育民說明,抗血管新生方法除能改造腫瘤周邊環境,將腫瘤血管正常化,讓標靶藥物更容易進入腫瘤細胞裡面發揮效果外,同時還能透過調節腫瘤免疫,提升身體打擊癌細胞的能力。
臨床研究顯示,若將第一代TKI標靶藥物,與現有的抗血管新生方法合併使用,做為具有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之第一線治療,有一半的人無惡化存活期可延長到近一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