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鼻胃鏡 緩解受檢過程不適

946

郭綜合醫院檢查中心主任張育霖指出,相較傳統經口胃鏡經鼻胃鏡更為安全也相對舒適。(記者王勗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隨著飲食西化與生活步調緊張,使消化性潰瘍和逆流性食道炎病人增加。然而傳統經口內視鏡容易讓受檢者卻步,因猶豫拖延病情,錯過治療時機。隨著鏡頭解析度提升胃鏡管徑縮小,細徑的經鼻胃鏡也能成為患者的新選擇,有效減緩患者受檢過程中的不適。
 郭綜合醫院檢查中心主任張育霖表示,舉凡消化性潰瘍、逆流性食道炎及胃癌的臨床診斷以上消化道內視鏡為主,然而患者往往聽到「胃鏡」就心存猶豫,寧願忍受疼痛也不願意接受鏡檢。傳統經口內視鏡可分為局部口咽麻醉或全身麻醉(無痛胃鏡),然而不少人在口咽麻醉下仍覺難過。
 一般經口胃鏡管徑約9釐米,比鉛筆略粗,由於從口腔進入會途經舌後根、扁桃腺、懸壅垂等處,難免誘發咽反射,檢驗者需忍受做嘔不適,也影響鏡檢品質。而全身麻醉則須考量心肺風險,尤其在老年人及具共病者,要更謹慎的監控及增加護理照護時間,因而提升其檢查費用。
 然而隨著鏡頭技術革新,內視鏡的管徑已可細如棉棒,管徑小於6釐米,從鼻腔進入的經鼻胃鏡不需全身麻醉,也不會誘發咽反射引起患者不適,相較傳統胃鏡,也是患者更安全、相對舒適的選擇。根據資料統計,經鼻胃鏡檢查的患者疼痛指數普遍較低。
 然而經鼻胃鏡不免導致鼻道不適、輕微出血,應注意患者前是否有進行過鼻道手術,或有凝血障礙、服用抗凝血劑等情況。另由於受限管徑,部分進階處置如止血等套件器材仍待研發。醫師張育霖強調,不論是消化性潰瘍、逆流性食道炎還是胃癌,及早發現治療都有助患者痊癒,呼籲民眾勇敢接受檢查,避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