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專刊>名畫傳奇 奇美博物館 音樂的寓意

704

奇美博物館必看畫作〈音樂的寓意〉。
圖文/奇美博物館

 以西洋藝術為主要蒐藏之一的奇美博物館,提供台灣民眾不用出國就能欣賞西方作品的機會。館內「藝術廳」展示13至20世紀之各類畫作,其中,尺寸最大的畫作〈音樂的寓意〉為必看經典,不但出自名家之手、擁有多樣的圖象元素,更因歷經二戰等坎坷的際遇,讓它擁有非凡的時代意義。
 為了讓民眾進一步認識〈音樂的寓意〉,奇美博物館除了靜態展出作品,特別以該作為主題,創新開發出多媒體影音展區「時間的房間」,以及有趣好玩的實境遊戲「穹頂計畫」,讓畫作豐富的意涵,透過不同的體驗方式留在民眾的記憶裡。

「時間的房間」訴說天井畫〈音樂的寓意〉的故事。
必看經典
顛沛流離的天井畫

 〈音樂的寓意〉是奇美博物館最大的畫作(5 x 4.5公尺)。創造它的畫家翰思.馬卡(Hans Makart, 1840-1884)為風靡19世紀的奧地利藝術家,當時富商尼可拉斯.頓巴(Nikolaus Dumba, 1830-1900)委託馬卡為自己的圖書室進行整體設計與裝飾,其中的天井畫就是〈音樂的寓意〉。該作除了體現當時維也納上層階級的文化藝術品味外,更見證了史上最大的藝術品劫掠事件,可說是一件饒富故事性的作品。

馬卡作品〈豐饒:大地的禮物〉。
馬卡 奧地利畫家王子
 出身奧地利薩爾茲堡的馬卡,擁有多元的藝術創作能力,除繪畫之外,亦擅長於舞台設計、展覽、室內裝飾、服裝、時尚及其他工藝領域。值得一提的是, 19世紀晚期掀起一股風潮,原本純創作用的工作室開始成為每個藝術家自我展現與宣傳的媒介,馬卡的工作室便是此趨勢在維也納發展的原型。透過裝飾與陳設,並結合展示的功能,馬卡成功地樹立其「畫家王子」的藝術家貴族生活典範,成為當時奧地利藝術圈炙手可熱的偶像人物。

頓巴 奧地利的阿波羅
 身兼商人、政治家、藝術贊助者與收藏家等多重身分的頓巴是相當活躍的人物,由於贊助藝術不遺餘力,被畫家艾梅林(Friedrich von Amerling, 1803-1887)譽為「奧地利的阿波羅」。1871年,頓巴將豪宅圖書室的規劃設計交與在藝術圈初露頭角的馬卡。這項委託後來不但成為馬卡唯一在世期間完成的室內整體設計案,更被視為日後新興資產階級與上流社會用以展現自身品味和文化自信的典範,足見頓巴的藝術眼光及前瞻性。
馬卡為圖書室繪製了七幅畫作,除天井畫外,其餘六幅皆鑲嵌於牆上,並以「寓意畫」的形式指涉頓巴的多方興趣與家族事業。奇美博物館收藏的天井畫〈音樂的寓意〉,透過錐形柱架構出四個三角形的空間,分別以寓意圖象表現「宗教音樂、舞蹈音樂、狩獵音樂、以及軍樂」四個主題,不僅強調頓巴在音樂上的涵養,更反映出他的個人收藏喜好及生活形態。

二戰烽火與納粹掠奪
 納粹領袖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很欣賞馬卡,他一直希望取得馬卡的作品,並在他規劃成立的「領導者美術館」中展出。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頓巴後代在希特勒主導的國家社會主義者不斷的施壓下,不得不將〈音樂的寓意〉售出。直到二戰結束,畫作才得以回歸,並由奧地利國家紀念物辦事處保管。1996年,〈音樂的寓意〉現身在佳士得舉辦的慈善拍賣會上,並在拍賣官落槌後,確定落腳台灣。如今,這件歷經顛沛流離的畫作安然懸掛在奇美博物館的藝術廳。每當遊客抬頭仰望之時,彷彿聽見它娓娓訴說著19世紀奧地利的藝文風華,並提醒人類戰爭的殘酷與無情。

「時間的房間」營造出多重轉折的戲劇情境。
360度影音環繞 展覽新體驗
時間的房間 穿越百年認識畫作

 為了使民眾來博物館擁有多元體驗,奇美博物館近期「藝術廳」推出全新展區「時間的房間」,以畫作〈音樂的寓意〉為主題,打造一個環繞式多媒體影音空間,透過天花板與四面牆360度的投影,讓民眾穿越逾百年的時空,回到畫作誕生之際,一路跟隨畫家、畫作委託人與作品自身的獨白,了解畫作顛沛流離的歷程。
 館方表示,〈音樂的寓意〉展出多年,這次嘗試開闢全新展區,以動態形式分享它背後的故事,並邀請具有劇場及跨領域創作經驗的「境外即思」合作,由曾入圍金鐘視后的徐麗雯擔任導演,透過8分鐘的多媒體影音畫面,營造出多重轉折的戲劇情境。整體設計從發想到完成共耗時一年,期間為了場景構建的史料查證、動畫與投影的技術克服等投入許多心力。
 值得一提的是,最終呈現的體驗空間與當時〈音樂的寓意〉所處的圖書室樣貌幾近,不但還原了室內一系列畫作,就連空間大小也略同,館方希望透過貼近真實的情境,讓觀者融入其中,進而加深對作品的感動。「時間的房間」每15分鐘播映一次,每次8分鐘。
 此外,〈音樂的寓意〉同一展間內也首度展出翰思.馬卡另一件作品〈豐饒:大地的禮物〉,並將其修復及製框的幕後過程拍成影片在展場播放,提供民眾多一個認識馬卡的機會。

「穹頂計畫」實境遊戲,玩家扮演寶藏獵人,調查名畫隱藏的秘密。
實境遊戲 展廳新玩法
穹頂計畫 解開名畫之謎

 奇美博物館開創展廳新玩法,與遊戲專家「聚樂邦」聯手推出實境遊戲「穹頂計畫」,把典藏品變成有趣的解謎線索,傳統的展覽場域轉化為流行的遊戲潮空間。館方表示,全球許多館所都在思考如何與時俱進、把博物館變得好玩有趣,因此館方開發「穹頂計畫」實境遊戲,讓觀眾不用出國,就能在臺灣體驗猶如「達文西密碼」的解謎之旅。年輕人還可以與三五好友相約,感受團隊合作闖關的樂趣。

「穹頂計畫」遊戲盒。
 「穹頂計畫」以畫作〈音樂的寓意〉為發想主軸,配合懸疑推理的故事推進,串起藝術廳、動物廳、兵器廳、樂器廳、羅丹廳、雕塑大道等常設展廳,總計12組解謎任務,包括8個關卡、4條支線。遊戲過程中,玩家將扮演寶藏獵人團「六奇士」的成員,依循鑑定師留下的包裹,調查名畫〈音樂的寓意〉背後隱藏的秘密。玩家們需穿梭於各個展廳,透過展品找尋線索,再輔以手機與解謎道具進行解謎,經歷重重考驗,才能抽絲剝繭找出最後的真相。透過遊戲故事情境,民眾有機會觀察藏品特色、認識藏品意義,從遊戲中自然親近藝術。

「穹頂計畫」共有12組解謎任務,透過道具輔助解開謎底。
 「穹頂計畫」的遊戲方式十分簡單,民眾只要到本館售票櫃檯或官方eShop購買遊戲盒,使用手機的網頁瀏覽器連上遊戲系統,就能在館內展廳開始遊戲,不需下載APP、不需預約。遊戲時間粗估約3至4小時,若當天無法解完,可擇日購票入館繼續解題。每盒遊戲可供3至6人使用,價格帶為1,500至2,100元。凡購買遊戲盒送奇美博物館門票(限用一次)。

「穹頂計畫」需輔以手機與解謎道具才能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