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機構兒少5成終身精神疾患

638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許多失去父母或遭受重大變故的兒少,會被安置到寄養機構(育幼院),但過去的恐懼或陰影可能仍會持續影響這些兒少身心。林口長庚研究團隊22日發表一項研究指出,高達5成的寄養機構兒少有終身精神疾患,包含憂鬱、過動症等。
 台灣去年全台兒少收容人數約有近3000名,這些兒少過去的恐懼、陰影可能持續影響身心健康。林口長庚兒保中心針對桃園地區多家寄養機構的兒少進行長期完整評估及身心照護,並針對2011年至2014年間的97名寄養機構兒少進行心智狀況調查研究。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表示,根據研究發現,寄養機構中的兒少精神疾患終身盛行率為54.6%,高出台灣兒少精神疾患盛行率32.3%的2成。
 其中,最常見的是行為規範障礙症22.7%、注意力不足15.5%和對立反抗行為疾患13.4%,其他還包含憂鬱症10.3%及創傷後壓力症4.1%等。
 此外,研究也顯示,機構兒少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症、憂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的終身盛行率,分別是一般兒童精神疾患盛行率的1.5倍、6.7倍及41倍;而機構中兒少6個月的精神疾患盛行率為28.9%,也高於一般台灣兒童和青少年的25%;且機構中兒少約有1成自述有明顯憂鬱,當中年齡8歲至12歲族群高達1成7。
 林口長庚兒保中心主任葉國偉也表示,兒少遭到不當對待或虐待,可能導致或加重其精神疾病,如反應性依附障礙、分離焦慮、懼學症、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對立行為疾患或規範障礙等,也可能加重其原有的精神疾病,如自閉症類疾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學習障礙等。
 梁歆宜也分享一名真實案例,一名女童從小失去父親,而她母親的男友長期對她性虐待,並威脅她要守住這個秘密,直到2年後的某天清晨,上夜班的媽媽發現女童下體流血,送醫後才發現她長期被男友性侵,女童也因此被緊急安置在寄養機構。雖然女童後來展開了新的生活,但長期被性侵的陰影卻持續糾纏她多年。
 梁歆宜呼籲,兒少遭受虐待,心理的傷延續時間會很長,可能長達20至30年,因此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是不變法則,醫院部分也應針對兒少身心進行完整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