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東亞經貿局勢恐劇變,台灣須防更邊緣化

438

 近來,台灣媒體多將焦點集中在明年大選及香港情勢,但在此同時卻傳出兩項訊息,透露著東亞經貿局勢可能發生劇變:其一是國安會評估大陸可能威脅終止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其二為東協十加六緊鑼密鼓的推動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明年可能完成簽署。這兩項區域經濟整合都對台灣存在重大影響,台灣必須提防更進一步被推向邊緣化地位。
 兩岸是在二O一O年六月透過海基會、海協會簽署ECFA,立法院並於同年八月十七日通過此一協議。ECFA屬於架構性協議,架構之內包括貨品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投資、爭端解決等;ECFA之目的則為逐步減少兩岸貿易的關稅與非關稅障礙,促使貿易自由化,擴大兩岸經濟合作領域,建立合作機制。
 ECFA簽署之後,兩岸已執行架構中的早期收穫清單,但二O一四年的三一八學運等抗爭活動卻導致後續的貨貿協議、服貿協議進度受阻,二O一六年蔡總統執政之後,兩岸相關協商更陷入停擺。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類似ECFA的過渡性協議存在的合理期限為十年,明年恰是ECFA簽署屆滿十年,因此,明年即使大陸方面未援引ECFA協議本文第十六條主動提出終止,其他WTO會員國也可提出質疑,甚至要求終止ECFA。
 另一方面,九月份東協十加六經濟部長在越南達成共識,將在明年啟動RCEP;十月十二日東協十加六將繼續在泰國集會,屆時可能宣布即將完成協商及其內容,並於明年簽署協議,RCEP也可能在明、後年生效。RCEP成員包括東協十國和大陸、日本、南韓、印度、澳洲、紐西蘭,也就是蔡總統所提「新南向政策」的主要市場或對手。
 兩岸簽署ECFA固然遭到綠營反彈,蔡政府更置之不理,但其效益包括,自實施起至今年七月,台灣貨品出口至大陸的關稅已減免近兩千億元台幣。在服貿早收部分,至今年七月為止,二十四家台灣的銀行在大陸設立分行開業,二十多家台灣投信或證券業可在大陸從事業務,十四家台灣保險業或保經業已獲金管會核准前往大陸參股投資。
 另一方面,由於二O一O年大陸和東協簽署自貿協議,平均關稅從百分之九點八降至零點一,許多大陸台商可自台灣進口機器設備、中間產品、原物料,從大陸以近乎零關稅的優勢輾轉進軍東協市場,而在台灣的台商則無此優勢。同時,東協加大陸自貿區執行後,大陸銷往東協的產品也對台灣產品產生排擠效應,對台灣的新南向更加不利。
 令人擔憂的是,受到美陸貿易戰等因素影響,大陸與東協的經貿關係更為緊密,去年大陸與東協貿易額達五千八百七十八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年增率達百分之十四點一;今年上半年東協已超越美國,成為大陸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是面對東協與大陸十加一,台灣已陷入競爭劣勢,一旦東協十加六的RCEP生效,台灣的新南向之路勢必更加顛簸難行。
 RCEP對台灣的衝擊已令人憂心忡忡,倘若ECFA也無以為繼,這種雙重衝擊恐將讓台灣更難承受,更何況台灣還必須擔心衝擊層面外溢到其他自貿協議!
 眾所皆知,對外貿易、投資是台灣的經濟大動脈,倘若台灣自陷於政治紛擾而丟失了主要貿易、投資市場,則不啻為自毀長城。蔡總統在以衝撞大陸博取選舉籌碼時,是不是更該設法為台灣確保經濟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