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機器人 提升復健進程

806

新營醫院復健科主任倪昊白(右一)說明「人工智慧外骨骼機器人」的輔助功能。(記者翁聖權攝)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不少民眾因中風、脊髓損傷或外傷性腦損傷,造成肢體失去運動功能。新營醫院年底將引進「人工智慧外骨骼機器人」,透過機器人輔助搭配傳統復健治療,讓患者復健進程更快更好。
 新營醫院復健科主任倪昊白指出,機器人復健針對因中風、脊髓損傷或外傷性腦損傷等不同疾患而失去運動功能的病人,使用上下肢機器人輔助復健治療,讓患者在安全的輔助下,能提早進入功能性活動訓練,透過高強度與反覆練習,促進神經系統的可塑性,有效地在最短時間達到最佳功能復原的成效。
 倪昊白說,外骨骼機器人配有生理感測器,可主動偵測穿戴者的關節動作變化,配合使用者的能力,在適當的時候給與輔助力,包含走路、起立、坐下、蹲、跑、上下樓梯等動作所需的離心、向心力。對於走不好、走不遠、步態異常,上下樓梯困難者,有60%~90%的使用者覺得功能大有改善。
 在上肢復健方面,機器人可針對神經肌肉骨骼損傷造成手部功能障礙的患者,結合機械結構來執行手部訓練,協助其復健治療。鏡像手套提供多種訓練模式,利用健側手帶動患側手控制動作,訓練掌指開合、抓握、取物能力。
 倪昊白說,在機器人設備密集的互動與帶領下,透過重覆練習、直接的本體感覺回饋、多元的動作設計,可有效促進受損大腦區域的神經再連結,重塑神經、肌肉與骨骼系統的動作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