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大腦蛋白質TDP-43 阿茲海默症惡化幫凶

826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韻如(右3)研究團隊近期證實,促使阿茲海默症更加惡化的關鍵機制為大腦中的蛋白質TDP-43。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團隊發現阿茲海默症致病關鍵!過去該疾病被認為與兩種蛋白質堆積有關。然而,團隊研究發現,蛋白質TDP-43是促使阿茲海默症會更惡化重要肇因。
 中研院27日舉辦「更懂阿茲海默症!研究揪出疾病惡化的蛋白質幫兇」記者會。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韻如研究團隊近期首度發現並證實,促使阿茲海默症更加惡化的關鍵機制為大腦中的蛋白質TDP-43。
 陳韻如表示,全球約5000萬名失智症患者之中,有將近6、7成都是阿茲海默症病人,病患的記憶力、語言、空間感等認知功能會逐漸退化而影響生活,然而目前對阿茲海默症的科學認識,尚未能研發出有效治療藥物。
 過去科學家認為阿茲海默症起因於腦組織無法發揮清運功能,出現乙型類澱粉蛋白質Aβ(Amyloid Beta)、以及Tau蛋白的錯誤堆積、纖維化。不過,這次中研院團隊研究首度發現有第三種蛋白質TDP-43,這也是惡化阿茲海默症的元凶,它會與Aβ交互作用,並引發發炎反應。
 陳韻如指出,研究團隊透過多種生物化學及生物物理實驗證實,TDP-43會與Aβ結合,誘發Aβ寡聚體的形成,雖然這種寡聚體可延緩Aβ的纖維化,但其對神經系統的傷害比纖維化更大,因此可知讓阿茲海默症加速惡化的並不是Aβ的纖維化,而是纖維化過程中的中間產物Aβ寡聚體,而TDP-43就在其中扮演著催化、促成的共犯角色。
 為了實際測試TDP-43對記憶力產生的影響,研究團隊運用電生理實驗,發現小鼠腦部負責傳遞訊息的神經突觸受到了損傷,而在活體小鼠的水迷宮實驗中也觀察到,訓練有素的小鼠在注射TDP-43蛋白後,會迷失在水迷宮中,找不到上岸的路,代表小鼠腦內負責記憶環境和空間方位的部分退化。
 此外,解剖後發現,小鼠腦神經細胞內的TDP-43與Aβ的確有交互作用,並在腦部留下嚴重的發炎痕跡,這些病徵都與阿茲海默症一致。
 從小鼠實驗中可得知,TDP-43會使阿茲海默症惡化約2倍,而研究團隊的目標是找出TDP-43與Aβ之間的交互作用,建立二者的調節機制,如果可以修正Aβ錯誤折疊及堆積的路徑,會毒害細胞中間產物就不會越積越多,也有助於阿茲海默症診斷及治療。
 中研院表示,此研究有助於掌握更多阿茲海默症的發病特徵及機制,未來可望透過此一蛋白質,為神經退化疾病尋找診斷及治療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