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宿醉駕車 危險性更高

394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醫師提醒,酒後駕車神經反應會變遲鈍,特別是微醺酒駕還有隔夜宿醉,危險性更高,許多悲劇往往就在那反應變慢的0.1秒時發生。

台灣外傷醫學會前理事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災難醫學科主任簡立建醫師指出,酒後駕車面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會減慢,許多悲劇往往就在那反應變慢的0.1秒時發生。

簡立建進一步表示,根據台灣外傷醫學會所蒐集登錄的外傷資料顯示,從酒測值數據中更觀察到,微醺狀態酒駕最危險。

歲末年終聚會多時,急診室因酒駕肇事受傷的傷患也會增加,且多半外傷情形也較嚴重。

他說明,酒是中樞神經抑制劑,酒後情緒會亢奮、自信心增強,多數人會高估自己判斷能力,反而誤判情勢造成體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醫師方冠傑指出,許多人則認為飲酒後只要「睡一覺」,就能把酒精代謝乾淨,頭不暈就等於沒事,馬上開車上班,殊不知一個晚上酒精還是完全代謝完畢,乙醛要代謝乾淨起碼要24小時,宿醉不小心就觸犯酒駕的法律責任。

方冠傑強調,喝多喝少不能靠感覺,一般人會認為飲酒完後,可多喝些蜂蜜水,或是運動,就能幫助新陳代謝,但事實上「酒精攝取量」才是飲酒量多寡的關鍵。

據指出,酒精在進到人體內後20%會由胃吸收,80%由小腸吸收,後續酒精進入肝臟後,會被代謝成乙醛,再接續代謝成乙酸,最後則是代謝成二氧化碳跟水,二氧化碳的排出透過肺,水則是從腎臟排出。

方冠傑指出,有患者喝酒後出現腸胃不適來求診,皆表示自己並沒有喝很多或是很烈的酒,其實酒精攝取量才是會不會喝醉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