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專刊〉平心處事天天好 眼界宜寬下筆專

2269
本文作者/黃宗義
.台南大學退休教授 / 文化藝術工作者
.全國美展評審委員
.臺南市美術館典藏委員
.臺南市傑出藝術家

現代人相當重視休閒生活,學習才藝,大多偏重興趣,以修習書法來說,不見得一定要從楷書入手。然而,基於大多數人習慣使用楷書,學習書法,從唐楷入門,可說是一條堂正的大路,遵循唐代歐、虞、褚、顏、柳等大家流傳下來的經典法帖,更是登入書學殿堂的不二法門。

歐、顏楷書〈事〉字比較
「穩實而利民用」的顏體楷書

顏真卿(西元709-785)在書法史上最大的成就,莫過於楷書藝術的突破與創新,《多寶塔碑》(752)明顯保存隋唐遺韻,承續智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一路,上探書聖王羲之堂廡,下啟柳、楊、米、趙諸家,成就個人風貌,堪稱學習楷書的最佳經典法帖。最主要原因,乃楷書自魏晉南北朝以降,皆承襲方筆的、隸法的系統演化,一直籠罩在二王書風之下;到了中唐顏真卿,他成功將圓筆的、篆法系統的用筆、結體精神面貌,完全轉化到楷書的筋骨血脈裡頭,從柳公權(778-865)以後的歷代大家,幾乎無不深受顏真卿影響,堪稱書法史轉化一大關鍵,清朝包世臣稱顏魯公書法如耕牛,穩實而利民用,誠為最佳比喻。

《多寶塔碑》通篇一氣呵成,由於石質堅潤,直刀平底深鐫,面目歷久不失,泐蝕極少,更因為《多寶塔碑》參用寫經技法,用筆處方折多於圓轉,藏鋒與露鋒並用,提頓動作誇張,結體則略呈高長,左傾右揚,中宮緊湊,隱含初唐歐、虞形影,實乃山陰法乳,兼具墨跡本以及碑刻拓本長處,穩當實用,臨寫起來,容易上手、有成就感。根據筆者超過五十年不曾間斷的學習與推廣經驗,學書入門宜選擇顏體字奠定基礎,顏真卿早期楷書《多寶塔碑》誠乃養正啟蒙教材不二之選。學過《多寶塔碑》之後,更進一步書寫堂廡廣闊,氣象恢宏的顏體大字,自然無往而不利。初學者擁有一本《多寶塔碑》擺放書桌,隨時讀、臨,真是聰明的選擇。

《多寶塔碑》集字教材

推薦學習《多寶塔碑》,當然有些細節需要注意,此碑平整秀麗,乃嚴格規範之作,用筆特色,方折多於圓轉,藏鋒與露鋒並用,提頓動作誇張,顯然吸收運用了當時民間寫經生、抄書手某些技法。由於這種方法產生的風格,不像他晚年作品的體勢寬博,沉厚洗鍊,導致明朝王世貞批評「小遠大雅,不無佐吏之恨。」這是純就藝術創作的角度而言的,如果從初學書法的立場看,豈不正是奠定用筆技能的最佳規矩法度?再就其結構而言,外形略呈高長,左傾右揚,中宮緊湊,隱含初唐歐、虞形影,具有側勢、動態、三度空間美感,大不同於他晚年各碑中宮舒宕、水平式的正面形象。這一點,明朝盛時泰評「最窘束而世人最喜愛」,其中「窘束」一語,當然是從藝術創作角度,針對顏真卿晚年所書二度平面空間的作品比較而論的,至於「世人最喜」,則說明了其結體正符合學習者心理;對於希望學習顏體書法,又不太能適應《麻姑》、《家廟》這一類四方飽厚,撐滿整個界格空間的人來說,反而是另一種最好的選擇。總而言之,學楷書以《多寶塔碑》奠基,用筆可以避免一般人學歐之寒儉、結構又遠比智永《真草千字文》精確嚴謹,穩當實用,好處多多。《多寶塔碑》集字教材(圖一)是筆者準備給「臺南市醫師公會書法班」學員作為第二期進階之用,至於楷書〈事〉字(圖二),分別出自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顏氏家廟碑》,不僅筆法、結構大異其趣,風格更是截然不同。

于右任書《梁氏先塋表》局部
平心處事 從練大楷始

筆者擔任師專書法教師,在臺南大學任教四十年,由於學生年年不同,教材每學期依照課程需求更新,個人除了掛名民間書法團體指導教授,一直不曾標榜所謂的「入室弟子」。我的授課內容完全選用古典碑帖,理論與技法兼顧,個人作品僅供學習參考,避免學生直接臨摹,課堂上經常用「眼界要寬,下筆要專」八字,勉勵有緣在南大書法教室筆硯相親的友生們。

以歐、顏楷書〈事〉字比較來說,用筆部分,歐體方、顏體圓,方筆字外空間宜大,不必寫滿,圓筆內空間大,不忌滿格,字體相對的風格表現,就自成一格。《多寶塔碑》屬於顏體變法之前作品,方圓並用,結構外形比較接近歐體,主筆「豎鉤」挺直,《顏氏家廟碑》乃晚年作品,圓筆為主,為了追求滿格,主筆「豎鉤」微曲渾厚。對學習者來說,《多寶塔碑》風格娟秀,用筆細膩輕巧,《顏氏家廟碑》雄渾肅穆,筆蘊千鈞之勢。通常,前者較適合年輕人的心理,卻不容易發揮在懸腕寫大作品,後者雖然不討喜,對橘世代而言,揮灑起來不徐不急,更加從容適宜。

說到書寫整幅作品之難,難在用筆、結構、部局、墨法,不容易全面掌握,稍一閃失,懊悔莫及,「對臨」如此,「自運」當然也不例外。〈平心處事‧大度容人〉這幅四顏開書聯,屬於非常明顯的顏體風格,除了用筆層面,結構、章法不再是《多寶塔碑》的表現方式。例如八個字中的「處」、「事」,外形筆畫多,所占空間就比較大,不同於平時單字界隔一樣大小的練習。凡此,都是日積月累的功夫,非一蹴可及,如同修養到極致,道理了然於胸,字如其人,自然而然融入了天地運行的法則,達到儒家修身養性的終極目標,正如孔夫子所說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境界。

黃宗義行楷對聯〈從心‧隨遇〉
從心所欲 進而寫行楷

重陽佳節,秋高氣爽,在這樣舒適的好日子,高雄明宗書法藝術館正好舉辦「謙受堂碑帖收藏展」,吸引大批書法愛好者與文物界人士前往參觀。謙受堂主人康益源先生世居古都臺南三郊之關帝港,以積藏碑刻、叢帖之富聞名於兩岸及東瀛,歷年來曾擇精品,展出於台南大學柏楊文物館、台南生活美學館、臺灣大學圖書館等處,深受書壇人士讚譽。這回展出近年新發現、出土,或久聞其名,未曾印刷出版之碑帖拓本、拓片,殊為可貴,比如顔真卿書丹《王琳墓誌》,就能讓大家目睹比《多寶塔碑》更早的顏真卿楷書拓本原件真跡。隨著民間文物收藏熱的興起,唐代墓誌由於高超的書法藝術、精湛的刻工技法、數量多,逐漸受到各領域藏家追捧,成為收藏界之新寵,其中著名文人書家撰文書丹的墓誌更是炙手可熱,由於碑拓交易往往私下進行,導致許多名品下落不明,謙受堂碑帖收藏展實在難能可貴,其中于右任歲書丹、梁冠英撰文、薛肯堂刻石,號稱三絕的《梁氏先塋表》,濕紙烏金拓,墨色均勻,通幅完整,極為珍貴,因為年代晚出,高度也不適合懸掛,得以借至天隱廬朝夕觀賞學習。

我曾臨寫董其昌的字,覺得飄飄然,唯美而不入味,臨寫于右任的帖子,竟然感受到肢體節奏悄然慢了下來,心境隨之安定妥貼,忽然想起大學時期詩學老師黃永武先生,引用李白詩「素手把芙蓉,步虛躡太空,霓裳曳廣帶,飄浮升天行」評論敦煌畫作的感覺。永武師雖不以書家自居,評畫論書則見地非凡,他是這麼看于右老的字:「于右任晚年的字,越年老所寫越像小孩,我欣賞他的特色就在老筆少筆不分,泯滅了蒼老與童稚的界線,看似窈窕,又極筋骨奇老;看似古拙,又極姿容秀嫩。它像敦煌佛畫中的飛天仙女,外貌豐采稚美,骨子裡春秋千萬。有意無意間,看似未足,實則飽滿,屬於極有特色的書法家。」他認為「文人必須有使命感,有使命感才有襟度氣象。」于右任既是大詩人,更是大書法家,從臨寫于書的體驗中,我進一步發現,右老的襟懷氣度,正是同一時代中所有書法家所難以望其項背的。

回首習書超過半世紀歷程中,試筆、試墨、試紙、試著突破每一個既存的框架,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發現任何一點點未知的可能,益發體悟「人生」這門功課,原本就是「一連串永不停息的嘗試」。于右任《梁氏先塋表》屬於早期魏碑行楷風格,此時,我不再執著一筆一畫地臨寫,寧可平心靜氣眼觀心領,體驗《莊子》「目擊道存」的說法,或許從中稍能獲得前賢之萬一,也是生命裡沉浸書法藝術天地中最美好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