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央行嚴打炒匯值得肯定,挑戰仍艱鉅!

4835
央行早在8月就已盯上去年6月起迅速持有反向ETF的外資是否涉及炒匯。(中央社,資料照)

中央銀行近日針對四家外商銀行祭出重手,懲罰這四家外銀協助跨國糧商炒匯;央行以此手段避免新台幣匯率不正常波動,確實值得肯定。但在疫情持續嚴峻的背景之下,歐美、中國大陸、日本等主要經濟體,勢將延續寬鬆貨幣政策、擴大財政支出以刺激經濟,國際炒家因而還有炒匯空間,央行面臨的挑戰仍然相當艱鉅!

根據央行調查,涉及炒匯的糧商僅一家在台營運資金上千萬元台幣,最低的甚至只有三十萬元台幣,而且實際進出口金額僅寥寥數萬元台幣,甚至掛零;但是,這些糧商從二0一九年七月起透過外銀操作遠期外匯交易(DF),到去年七月已累計達一百一十億美元。由於央行無法管轄糧商,因此嚴懲違規協助糧商炒匯的外銀。

央行此次下重手,並非沒有跡象可循。去年十一月上旬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升破二十八點五「彭淮南防線」,但央行早在八月就已盯上去年六月起迅速持有反向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的外資是否涉及炒匯;去年央行已針對糧商進行專案金檢,今年一月央行再發動專案金檢,重點在於核對出口商賣匯金額與貿易報表是否吻合,一月十二日更在臉書發文,提醒廠商不要過度拋匯,使美元越賣越低,以免砸到自己的腳。這些徵兆顯示,炒家炒作新台幣匯率已堪稱毫無忌憚!

這宗被稱為「史上最大」的炒匯案,不禁令人聯想起前央行總裁彭淮南任內於一九九八年禁止國內法人在國內銀行承作新台幣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匯率)交易,直到二0一七年彭淮南任內最後一次赴立院報告,還說「我任內都不會開放」。央行一向對DF、NDF心存戒心,原因即在於這兩種金融商品可以淪為「買低賣高」的套利工具。

彭淮南禁止國內法人在國內銀行承做NDF,被視為台灣可以在一九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全身而退的主因之一;而且,不僅一九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其他案例也顯示金融危機與國際熱錢快速流動、匯率劇烈漲跌有關。以一九九四、九五年墨西哥披索危機為例,發生背景之一是一九九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不振、利率走低,美元遂大舉竄入墨西哥,一九九四年底美國經濟復甦、美元進入升息周期,墨西哥政府又宣布披索匯率大幅貶值,導致積存於墨西哥的美元大量逃回美國,數日之內墨西哥披索狂跌近四成,釀成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機。

發生於一九六0年代的「荷蘭病」則凸顯匯率升值幅度過大衝擊出口製造業的問題。一九五九年荷蘭發現大量天然氣,並且出口賺取外匯;不料,天然氣賺到太多外匯卻帶動荷蘭盾匯率大漲,導致製造業出口萎縮。去年起台灣出口傳統製造業叫苦連天,雖非台灣也得到「荷蘭病」,但與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漲聲不斷」絕對有關。

央行此次嚴打炒匯之後,仍然必須注意的是,由於避免疫情衝擊經濟,各主要經濟體狂灑銀彈,甚至全球公債逼近全球GDP的百分之九十九;美國總統拜登就任之後,還可望通過一點九兆美元的紓困方案。由於包括美元在內,全球游資氾濫,套匯仍將是國際炒家牟利的選項之一。雖然台灣擁有五千四百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抵抗熱錢炒作的本錢堪稱充足,但所謂「殺頭生意有人做」,別有用心的國際炒家仍恐狙擊台灣,央行仍應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