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攝敏影像檢查 揪攝護腺癌轉移

1634
童綜合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曾能泉模擬示範進行奧攝敏全身正子影像檢查(非個案本人)。(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2歲陳姓患者3年前曾罹攝護腺癌,術後並定期追蹤,去年底回診時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升高,進行傳統檢查卻未發現異狀,但在北部醫院進一步檢查發現攝護腺右邊骨盆腔1顆淋巴結轉移,再回童綜合醫院求診,經醫師診視後建議轉至核子醫學科檢查進行奧攝敏全身正子影像檢查評估,影像清楚發現右邊淋巴結不只1顆轉移,還有3顆微小且位置偏遠的轉移淋巴結,甚至左側恥骨還有骨轉移的情形,於是安排接受放射治療,治療狀況良好,PSA指數持續降低。

另外一名吳姓患者1年多前曾因攝護腺癌接受過手術,術後定期回診檢查,去年進行PSA篩檢時發現指數高達160(40至49歲正常值應為2.5ng/ml以下),童綜合醫院副院長歐宴泉診視後建議進行奧攝敏全身正子影像檢查,精確發現除攝護腺長出腫瘤外,腫瘤還轉移到了肺、骨,立即安排進行放射治療,由放射腫瘤科主任葉啟源進行真光刀放射治療中。

歐宴泉指出,攝護腺癌已經是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第5名,2016年新診斷個案為5359人,2017年新診斷個案為5866人,年增9.5%,2018年新診斷個案為6644人,年增13.3%,發生率還在持續上升中,雖然相較肺癌、食道癌等死亡率較高的癌症,攝護腺癌治療後有相對良好的預後,但也更需要長期追蹤及精準控制,而目前臨床最常用的追蹤指標即為血液PSA指數,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後,一但有微量上升疑似復發或轉移狀況,就需更進一步安排詳細檢查。

童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曾能泉指出,奧攝敏正子造影所使用的奧攝敏正子示蹤劑,其成分為人體原本所需要之胺基酸,過敏機率微乎其微,其藉由攝護癌細胞表面大量增加的胺基酸通道被癌細胞吸收代謝,輔助臨床醫師在病患復發或轉移的非常早期,即能確認病灶的部位,並調整治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