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發表「台灣文化的記憶與轉譯」聯合計畫成果

491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灣師範大學二十六日舉辦計劃成果聯合發表會,發表「台灣文化的記憶與轉譯」聯合計畫成果,全力搶救從台北高校至戰後師院時期散佚的珍貴文物。

台師大師生共口述訪談二十二位台籍及日籍校友,徵集六百五十件以上相關文物,進行數位化與詮釋,還取得一九四五年戰亂時被徵召擔任學徒兵的校友伊藤圭典所撰寫的日記本,並由台灣歷史研究所師生舉行讀書會,解讀全本三百十四頁珍貴史料及繕打成文字,讓民眾一窺戰爭時期的台北高校學生如何一邊應付軍隊生活,一邊把握零散的時間學習與記錄。

文化部部長李永得也特別受邀到場參觀,肯定台師大近年來執行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等相關計畫,累積了相當豐富的成果。

這次參展的相關計畫包括:「蕉葉與木鐸:從百年學校記錄╱轉譯國家與地方文化記憶」、「台灣歷史漫畫人才培訓課程」、台語兒童公民繪本與(微)動畫創發計畫」、「浮生群像 :台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等。

主題的範圍從歷史、文學、教育、漫畫、美術、音樂以及本土語言的推廣;而具體成果則是從資料庫建置、相關軟體與APP開發,到教科書、繪本、桌遊、動畫製作與國際出版,內容充實而多樣。

吳正己校長表示,「蕉葉與木鐸」分別為台北高校及台師大校徽,台北高校是孕育早期台灣菁英的教育機構,富有歷史意義,是國家重要文化資產,校園內許多紅磚建築,包含文薈廳也都是當時留下,把這些散落、沒被注意到的歷史碎片,有系統地把它們建置起來,希望台師大能成為國家文化的基地,並可成為全民共享記憶。

被譽為「台灣民主先生」的李登輝前總統,2013年,返回母校時表示,當年不斷地省思、否定、蛻變,促使自己思考並朝著目標前進,並認為活著就該做一點對社會有幫助的事。他期許台灣師大的年輕人在新時代的考驗中擔負起使命,建立屬於台灣的認同觀,讓台灣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