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鳳梨禁銷大陸,類似事件恐層出不窮!

3604
鳳梨產季才剛開始,大陸的鳳梨禁令形同宣告,今年的鳳梨外銷季已經提前結束。(中央社)

正值鳳梨盛產季節,中國大陸日前突然宣布,將自三月暫停台灣鳳梨輸入,這不但對台灣果農造成重大損失,會不會是骨牌效應的開始?更令人感到擔心。儘管府院同聲譴責,但既無法阻止,反制的籌碼也相當有限;可以斷言,只要兩岸關係持續惡化,這樣的事件恐將層出不窮。

今年全台鳳梨產量預估約四十二萬公噸,其中外銷約占一成。根據農委會統計,去年新鮮鳳梨出口量達四萬五千六百多公噸,主要出口地為大陸,達四萬一千六百多公噸,占比逾九成五。

按照大陸國台辦的說法,去年以來從台灣輸往大陸的鳳梨中,多次被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包括太平洋臀紋粉介殼蟲、新菠蘿灰粉介殼蟲及菝葜黑圓盾介殼蟲等,一旦傳入,將對大陸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決定從三月一日起,暫停台灣鳳梨輸入大陸。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強調,台灣鳳梨出口銷往十六國,「只有中國有此說法,不應用這種說法阻礙雙邊正常貿易」。究竟真相如何?當然值得探究。

事實上,陳吉仲也坦承,去年十月之前,對岸檢驗五千五百四十四批鳳梨,不合格十三批,但從去年十月實施強化措施後,已沒有任何一批檢出有害生物。農委會官員也指出,大陸從去年四月即通知台灣查出介殼蟲,並以退運示警。可見大陸官方說法並非無的放矢,而是確有其事;只是大陸沒有選擇不合格率最高的去年四月採取行動,而在目前台灣鳳梨大量採收之際宣布禁運,要說完全沒有政治考量,當然也不是事實。

大陸為什麼會在此時宣布禁止台灣鳳梨進口?顯然跟兩岸關係持續惡化有關。一月下旬,由於網紅炒作「把萊豬做成肉鬆賣去大陸」,引起大陸禁止台灣生產、經台灣轉運的肉類及各種加工製品輸入;當時陳吉仲宣稱,大陸的禁令對台灣豬肉產業「沒有影響」。一個月後,大陸又宣布禁止台灣鳳梨輸入,頗有加碼操作的意味。

台灣鳳梨產季從每年二月開始,如今產季才剛開始,大陸的鳳梨禁令形同宣告,今年的鳳梨外銷季已經提前結束,一旦產銷失衡,就可能引發價格崩盤;目前政府決定投入十億元降低衝擊,除了積極拓展其他市場,同時啟動多元加工,並擴大內需市場。這樣的因應措施有多大成效?目前還不清楚,但可以想見,國軍未來一段時間恐怕要天天吃鳳梨。

更值得注意的是,未來其他水果會不會也發生同樣的問題?ECFA早收清單中,農漁產品是大陸讓利最大的部份,台灣管制八百三十項大陸農產品進口,已開放進口的大陸農產品也不降低關稅;相對的,大陸卻在三年內將台灣具有競爭力的十八項農漁產品降為零關稅。台灣銷往大陸的農漁產品金額從一千六百零八萬美元提高到一點一億美元,並且從二0一三年起大陸就超越日本,成為台灣農漁產品最大的外銷市場。

根據統計,台灣去年農產品出口總值達四十九億美元,其中輸往大陸占比最高,儘管疫情影響,量值俱減,但仍然超過兩成。其中水果、堅果及其製品出口到大陸占比超過五成的,除了鳳梨之外,還有柳橙、葡萄柚、檳榔、釋迦及蓮霧等生鮮水果,銷往大陸占比最近三年都超過九成。未來會不會也陸續被禁?誰都不敢保證;但可以確定,只要這些水果檢驗出了問題,隨時都可能被退貨或是禁止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