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去勢抗性前列腺癌 國衛院發現新轉機

324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前列腺癌發生率也逐年上升,囿於傳統治療仍可能復發難治,國衛院21日表示,研究發現3種蛋白質在癌細胞代謝的關鍵機制,可望提供去勢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新的治療方向。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19年腫瘤領域重要期刊《Oncogene》。
根據衛福部公布,2016年癌症登記報告,前列腺癌居男性十大癌症第四位,另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公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也指出,前列腺癌高居第3名,僅次於肺癌及乳癌。足見前列腺癌對男性健康的威脅與日俱增。
國衛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所助研究員王鴻俊指出,以往前列腺癌的治療方式多採用荷爾蒙療法或去勢療法,以降低患者雄性激素含量為主,包括睪丸切除及注射荷爾蒙,但惟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癌細胞常會轉變成「去勢抗性前列腺癌(CRPC)而再度復發,後續僅能搭配化療或服用雄性激素抑制劑來緩和病程,但無法完全治癒。
因此,王鴻俊與北醫大龔行健院士團隊合作研究發現,丙酮酸激.(酉每)(PKM2)、組蛋白去甲基.(酉每)(KDM8)與組蛋白甲基轉移.(酉每)(EZH2)這3種蛋白質,扮演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細胞生長的重要角色,其中將PKM2與KDM8降低表達量之後,將能夠抑制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而抑制EZH2的表達量亦可以有效降低雄性激素抑制劑Enzalutamide產生抗藥性。
王鴻俊指出,前列腺癌細胞葡萄糖代謝處於高度活化的狀態,而PKM2與KDM8正是調控癌細胞葡萄糖代謝進行糖解作用的調控因子,顯示抑制PKM2與KDM8為有效阻斷癌細胞進行代謝的關鍵機制。
此外,針對雄性激素抑制劑Enzalutamide治療後產生抗藥性反應,研究團隊分析發現,透過抑制EZH2的表現量,能夠有效抑制Enzalutamide抗藥性細胞株的生長,顯示EZH2抑制劑將來或可合併其它雄性激素抑制劑治療去勢抗性前列腺癌。
王鴻俊指出,相對其他癌症而言,前列腺癌的病程較為緩慢而容易被輕忽。除了治療上的新解方向外,避免高油脂飲食與缺乏運動的生活型態,也是不讓前列腺癌找上門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