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你排第十一個

866

■陳秀玲

上完進修部的課,九點多,月輪清輝,我駛車至淡水中山北路,一線道旁有酒測臨檢,按下電動車窗,警察立馬揮手示意,離去。

到巿區,店面多半打烊,麥當勞、肯德基、賣大腸麵線、臭豆腐等招牌格外明亮,來份蚵仔煎吧,決定後,路邊停車。

走到店面攤位前,有年輕的學子著休閒T短褲,打工外送族,或是上班制服青壯年機車族,交談討論,滑手機,或站或坐在摩托車上等餐點;若在晚餐時刻,媽媽族領著孩童和背包,用餐或提便當,車流人更匆忙,如今他們應在做功課或安歇,街道人聲散稀。

點完餐,我走進店內,那是用木櫃隔成二個長形空間,一是老闆專用廚房,一是客人用餐區,雖無冷氣,桌巾裝飾,牆上的簽名,談學斌、李志奇等原來演員們在夜裏收工後也曾到此吃宵夜。我走近木櫃陳列書籍,有老夫子系列漫畫,放置在小吃店?應是老闆過去閱讀收藏,翻著,老夫子追求陳小姐等貼近生活百態的情節,短暫地將我連結到某段逝去的生命時空。

偶爾抬頭看身裁纖巧的老闆娘,俐落的做餐點。我常觀察夫妻檔共同創業,好像男的似乎只負責甩鍋熱炒飯麵,而女的,除了熱炒,其他全部都張羅,如八爪章魚般,二爪是腳,六爪是手不停舞動,是煎熱蚵仔的手,也是備炒料給老闆的手;當兩隻腳挪移到瓦斯爐前,又是煮蛋花湯或蛤仔湯的手;或到餐桌,殘菜碗盤,急急收拾抹桌;舖排餐點後,又是結帳收銀的手;她是月眉,圍繞太陽運行,軌道清晰,微笑以對。

等待,我有時昂首,猜想是不是輪到我了?這時,「媽,我要吃炒飯。」媽媽隨口應答,「你排第十一個,先回去洗澡再來。」那位穿著國中制服的學生自然走開了。

「怎麼還沒吃?」我問。「孩子剛補習完。」媽媽轉頭,從容應對。

「哇,兒子吃飯排隊?」我困惑。「當然,他吃不用錢,當然跟著排隊,別人付錢,他怎可先吃?」她如平常口吻說,亦剛亦柔。

如此教子,想著耐字是而邊寸寸挪移的等待;又想著招牌「瑞芳蚵仔煎」必有與其他處不同,餐點上桌,嗅聞,酥油香氣相同,有人總笑我吃東西像狗,先聞一聞再吃?或有人問,用嘴巴吃又不是鼻子吃?但感官相通,嗅覺能提升味覺想像,若用沙拉油就欠一味,如同歌曲的原唱人詮釋與不同歌手翻唱,聽來就是少氣口與韻味,欠一味,就是這意思。最後,結論應是醬汁不同,除了甜辣醬汁外,多一匙醬油膏醬汁。

埋首用餐,也享受著老夫子的幽默情節,「輪到我了沒?」那位國中生走來。看著店面外,未料,警車漸駛近路邊,準備開罰單,我立馬,還是心心領諾,滿懷星月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