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強權峰會連台 歐盟戰略自主?

6906
拜登在美國七月四日國慶演說中強調要展開「後疫情生活」。(路透)

王宏仁

美國總統拜登六月的訪歐行程結束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隨即就與俄羅斯總統蒲亭舉行中俄高峰會,接著,又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中德法高峰會。當國際聚焦美國拉攏盟邦主導「抗中聯盟」的同時,疫情變化、人權、經貿競合等議題持續牽動著國際關係變化。

中德法七月五日舉行視訊高峰會,會後揭露的會談內容並不完整,但主要聚焦在恢復中歐投資協定,以及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保護、伊朗、阿富汗情勢等。大致而言,討論的議題是開放的,而經濟還是重要主軸。中歐投資協定花了七年談判並於去年底簽訂,但卻因新疆人權議題的相互制裁,今年五月間被歐洲議會給暫時凍結。

 中德法高峰會 平衡美國壓力

中德法峰會由哪一方主動邀約,外界並不清楚,從會後揭露的訊息來看,中德法三方雖談不上達成具體共識,但三國領導人在拜登訪歐之後舉行峰會,即使是以視訊方式進行,意義仍然不同。對德、法而言,除了有平衡美國壓力的意味之外,德、法現階段也必須面對國內經濟復甦與失業問題。

強權國家在疫情籠罩下開展經濟與新的國際關係,從美國立場看,振興經濟與抗中戰略並不衝突,亦即可以在政治與軍事上圍中,同時又可在氣候變遷等地方謀求與中國大陸合作。至於歐盟,在政治上,對於中國大陸的威脅感,不如美國強烈、敏感,但人權議題則會與美國相呼應。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蒲亭舉行高峰會。(路透)

由二十七個成員國組成的歐盟,本來就以經濟為主軸,德國總理梅克爾將在九月大選後卸任,法國總統馬克宏明年要尋求連任,基於政黨選舉考量與經濟復甦需求,德、法認為,有些事或可與中國大陸爭辯、表達不同意見,但不代表就要全面抗中,何況,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搞對抗,既無必要,也不符邏輯與現實。

美國是超級強權,是世界唯一具有全球利益的國家,美國對國家利益的敏感度遠高於世界各國,美中的大國競爭,並不適用於德、法這樣區域性的國家,這也是為何當拜登訪歐期間,馬克宏要強調「G7(七大工業國峰會)不是反中俱樂部」、「俄羅斯才是北約的優先事項,但中國不是。」

 中俄結盟 展現對抗美國意味

相形之下,中俄關係矛盾又遠小於中德法。在拜登與俄羅斯總統蒲亭六月舉行峰會之前,蒲亭先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專訪時,就強調了「與中國的關係是史無前例的新高度」,並且駁斥網路攻擊美國是「無稽之談」,同時還舉美國國會暴動批評美國對人權議題的雙重標準。

在拜登馬不停蹄的G7峰會、美歐峰會、美俄峰會後不到兩週,習近平與蒲亭舉行視訊峰會,並宣布《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延長五年,強調雙邊的戰略夥伴關係,中俄結盟頗有對抗美國的意味。

前瞻疫後大國關係,應該會適度的回到疫情爆發前。拜登在美國七月四日國慶演說中表示,疫情已基本可控,要展開「後疫情生活」。大國之間的彼此拉抬或矛盾,仍會繼續存在,但值得關注的是,國家治理與體制之間的關係。進一步言,在體制的競賽中,是否會往對疫情控制較好的治理方向來走。

法國總統馬克宏一直呼籲要成立「歐洲軍隊」,但客觀形勢上太困難。(路透,資料照)

 中東情勢動盪 影響歐美關係

至於拜登籌組「抗中聯盟」是否成功?目前為止,從動員盟友的角度來看應該是成功的,美國從加強美中印澳「四方會談」,成功的把日本拉進,但韓國還是有些猶豫;美國與脫歐的英國繼續保持特殊的緊密關係,但歐洲除了在對中問題上,與美國戰略利益不同之外,中東情勢動盪,也會影響歐洲與美國的關係。

六月下旬,拜登第二度下令對敘利亞、伊拉克邊境獲伊朗撐腰的民兵發動空襲;大約一週前,美軍悄悄撤離阿富汗巴格蘭空軍基地。美軍進入阿富汗長達二十年,此次撤軍正如拜登所言「結束了美國史上最長的戰爭」,但阿富汗前景也陷入極大的不確定性。

中東是歐、亞之間重要的地緣政治緩衝帶,中東不安穩,歐洲跟著不安,而阿富汗又與中國大陸的新疆接壤,阿富汗局勢動盪、宗教思潮是否影響新疆,中國大陸也高度警覺。從中東局勢著眼,歐洲國家也會擔憂,加入美國的反中動員,是否會帶來中東動盪的危險副作用。

在美中對抗結構下,是否推升歐盟進一步戰略自主?依據中國大陸官媒對此次中德法峰會的報導,習近平就向馬克宏、梅克爾呼籲「期望歐洲在國際事務發揮更多積極作用,體現『戰略自主』。」其實,歐盟的戰略自主是程度問題,是有限度的,想要完全自主不可能,畢竟,歐盟的軍事安全仍需依賴美國。馬克宏一直呼籲要成立「歐洲軍隊」,但客觀形勢上太困難。

 美日大國博弈 隨時牽動兩岸

面對國際疫後政經情勢,台灣彷如錯置的時空。當各國疫苗接種率提高、開始走向疫後經濟復甦之路,台灣才剛進入疫情風暴,疫情對台灣經濟造成不同程度衝擊,稀有性的半導體產業以及航運等雖不受影響,但中小企業、服務業衝擊大,台灣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先解決疫苗問題。

在疫情籠罩下,蔡政府會維持反中路線,藉由香港局勢輕易脫出「一國兩制」論述,依民進黨邏輯就是脫離「九二共識」。近日,東亞情勢仍在微妙變化:一是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五日演講指稱,中國大陸若武力攻台,日本有可能行使集體自衛權,與美國一同防衛台灣;二是美國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六日說「不支持台獨。」

美、日的談話似乎是刻意的搭配。日本副相創造論述,意在政治上給中國大陸施壓,並非立場改變;美國官方公開聲明不支持台獨、維持一中政策,其實也是在堵中方的嘴,即示意「台獨非我授意」,如果台海生事,那就要歸責於片面改變、破壞現狀的一方。大國博弈正隨時牽動著兩岸關係。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王宏仁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