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白馬酒吧的傳說

523

■程奇逢

曼哈頓西村的夜,四處飄蕩著欲望的味道,它把濃豔妖冶的女郎、目光飄忽的男人倒進路邊一個個酒吧裡。外面霓虹燈閃爍不定,大紅大綠,顏色誇張。酒吧裡面則像個幽暗之井,它是另一個王國,實施與白天不一樣的規則。

1953年11月4日淩晨三點過後,外面燈光依舊璀璨,但酒吧裡噪聲漸趨平寂,夜將闌珊,很快要被又一個白天替換。這時,白馬酒吧裡走出一個人,30多歲,個頭矮胖,他步履蹣跚走進附近的切爾西旅館。進門後,一頭倒在床上。一個女人走過去,他對她說:「我乾了18瓶純威士忌,我想這是紀錄了」。第二天,他被送到聖文森特醫院,在昏迷以前,他嘟囔了一句,「怎麼一不留神就到了39歲」,然後再沒醒過來。他就是威爾士詩人狄蘭‧湯瑪斯。

狄蘭是個天才詩人,19歲那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十八首詩》,立即引起英國詩歌界的注意。他的詩受現代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雙重影響,有抽象誇張的隱喻,也有準確樸素的表達。他的詩具有威爾士游吟詩人的傳統,音韻嚴謹有活力,具有強烈的抒情性。

「我的生日始于水/在我所有日子的陣雨中外出/潮水漲,鷺下潛,當我上路/越過邊界/而城門/在小鎮醒來時關閉。」

他也和那個時代的一些詩人一樣,酗酒,喜歡和女人鬼混。在他的妻子凱特琳,情人薇拉之外,還有很多女人。在他生命最後一刻,在小旅館裡陪伴他的那個女人麗茲,就是在最後一次美國之行中結識並成為情人的。他一生中債臺高築,到處跟朋友借錢。他自哀自憐:「這兒沒有什麼可賣的,我的靈魂賣掉了,我的才智迷失了,我的身體東倒西歪了。」

他可能自知活不長久,所以對生命充滿緊迫感。他那首著名的詩也帶有明顯的自我毀滅傾向,「通過綠色導火索催開花朵的力量/催開我綠色年華,炸毀樹根的力量/是我的毀滅者。」

白馬酒吧依然在,牆上掛著狄蘭在那裡喝酒的大幅照片,出售與他有關的旅遊紀念品,它還曾是詩人作家聚會的地方,「垮掉的一代」《在路上》的作者傑克‧凱魯亞克;作家諾曼‧梅勒;情色女作家阿內絲‧尼恩;搖滾歌手鮑勃‧狄蘭都是這裡的常客。

曼哈頓還有一個詩人「聚集」的地方,面對著市立圖書館正門臺階的一條小路,地上鋪著近百快銅牌,鐫刻著世界著名詩人的名句,這裡也有狄蘭‧湯瑪斯,唯一的中國詩人是顧城,他曾寫出很多令人喜愛的詩句,但他的結局卻是用斧頭砍死妻子後自盡,那年他37歲。

狄蘭的詩句「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被人們反復吟詠,它對死神將自己愛的人帶離這個世界表達了憤怒,震撼了無數人的心。但在那年秋天,狄蘭溫和地走進白馬酒吧的夜,用18瓶威士忌與死神達成和解,並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39歲。詩歌是美好的,詩人卻是另一回事,我因此記住了一句話:「愛詩可以,別愛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