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學者:振興券儘早發 金額愈多愈好

1795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五月中旬本土疫情爆發,衝擊內需產業,政府已規劃振興措施。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建議,振興券愈早發愈好、金額愈多愈好。

周雨田表示,五月中旬起國內疫情升溫,全國進入疫情三級警戒,政府擴大防疫限制、民眾減少外出,導致內需受到重創;六月零售業營業額年減百分之十三點二六,其中百貨公司、布疋及服飾品衰退近六成,餐飲業營業額則較去年同期驟降百分之三十九點九四,經濟活動低迷。

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政府宣布二十七日起警戒降至二級,也著手規劃振興措施,對此,周雨田認為,疫情期間很多產業受到非常大衝擊,應該利用振興券讓內需全面獲得幫助,時機點愈早發愈好。

至於今年疫情衝擊內需,程度更甚去年,振興券金額應該多少較適合,周雨田回答,在財政狀況許可之內,「當然越多越好」。

周雨田也說,去年政府推出三倍券提振內需,「效果還是不錯」,不只使用率高,由於民眾沒辦法把三倍券存起來,必須拿去消費才有用,因此有實際上提升消費的效果。

對於是否發行振興券的問題,台北市長柯文哲28日強調,政策還是要有政策引導作用、有時間限制,不然沒有加速作用,他更批評,去年發紙張振興券,光是印刷就花了廿三億,「該前瞻的不前瞻,還用最Low的方法」。(北市府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行政院再度研擬發振興券,傳出今年可能是「五倍券」,民進黨立委何志偉更喊要發放「六倍券」;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說,乾脆說柯文哲主張發一百倍券。他批評,去年發紙張振興券,光是印刷就花了二十三億元。

柯文哲表示,回到學術上來看,發振興券要有兩種目的:後疫情時代產業一定要轉型,得做到輔導產業轉型目標;振興券時間拉太長會沒效果,變成「剛性需求」。如果振興券要對刺激經濟,第一是政策引導效果,第二要有時間限制,不然沒有加速作用。

柯文哲說,去年發紙張振興券,光是印刷就花了二十三億,還不包括人力,「國家推出政策時要有前瞻性,該前瞻的不前瞻,還用最LOW的方法,結果什麼都沒有」。

柯文哲說,這個時候不是亂喊價時候,政策還是要考慮實務性。他也不認同發放現金,發現金沒有辦法控制時間,主張不如發有限時的振興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