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兒醫小兒科醫師郭煌宗 守護921傷心兒20年

550

小兒科師郭煌宗(左)獲今年早期療育棕櫚獎「終身成就獎」,29日邀請患者與母親至現場經驗分享。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郭煌宗獲今年早期療育棕櫚獎「終身成就獎」。郭煌宗行醫37年,長期帶領早療團隊投入兒童早期篩檢與療育;921地震後,花2年半、每週服務110個急性創傷壓力症候群高風險孩子與家庭,至今追蹤20年,受邀赴日經驗分享逾10次。
 郭煌宗表示,民國77年他28歲時決定投入兒童早期療育,獲慈濟獎學金赴德國慕尼黑大學攻讀發展復健學、發展神經學。
 在赴德前,他繞台灣一周、拜訪16個早療機構,發現當時國內有很多愛心湧入機構、提供關懷。他希望透過所學,讓發展遲緩兒透過早期篩檢,療育提早介入有所幫助。
 郭煌宗指出,他學成歸國後,在嘉義、南投、台中等地投入早療篩檢與早療。他也意識到早期介入是幫助孩子發展與支持家庭的重要措施,成立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93年成立中國附醫兒童發展與行為科,提供兒童的發展諮詢、篩檢及正式評量,目前是全國兒童發展評量最大的評估中心,每年接受篩檢、諮詢近6000人,正式評估近1800人。
 郭煌宗說,他在921地震後,每週服務100多名急性創傷壓力症候群高風險的孩子與家庭,為期2年半,且每5年定期追蹤。他發現,學齡前服務確實有效,但效果不超過5年,部分孩子再出現心理創傷症狀。
 他還發現,個案的手足、父母也會出現明顯症狀,甚至比個案來得嚴重,近20%在精神科因憂鬱與恐慌症服藥中。
 郭煌宗舉例,1名個案的媽媽從事美髮業,至今還在服藥,失眠獲控制;但對地震恐慌至今難治療,只要地震一搖就恐慌往外跑。建議除了個案,其手足、父母也應訪談、關懷,了解是否有介入的需求。

 →小兒科師郭煌宗(左)獲今年早期療育棕櫚獎「終身成就獎」,29日邀請患者與母親至現場經驗分享。     (記者陳金龍攝)